股票学习网

怎么买股票_怎么买股票入门_新手怎么买股票 - - 股票学习网!

持仓收益是什么意思(持仓成本什么意思)

2023-06-14 22:47分类:股指期货 阅读:

“指数涨,个股跌,行情轮动跟不上!”这恐怕是2023年开年以来众多投资者的心声。

2023年开年第一周,市场迎来“开门红”。A股+港股携手上扬,1月3日-6日,沪指累计涨2.2%,创业板指涨超3%。港股恒指、恒生科技指数更是强力反弹6%和7%。

不过,1月10日-11日,沪股连续两日缩量调整,板块轮动加速。此前大涨的数字经济、新能源、白酒、汽车等跌幅居前,而煤炭、银行、地产等板块反复活跃。在存量资金博弈的背景下,开年以来短短6个交易日,市场热点不断。

面临热点切换如此之快的行情,除了感叹“难玩”之外,不少投资者选择采取逢低布局,逢高卖出的策略,以期从中赚取“中间差价”。不过,这样的策略对于场内投资者而言较为方便,而众多场外的基民朋友经常发现自己做T不成,反被套更深。

对于场外投资者来说,如何在高位买基被套后通过做T降低成本、早日解套呢?本篇硬核选基一起来学学这些干货技能吧!

2022年权益基金平均亏近19%

虽然2023开年A股、港股均迎来“开门红”,但指数反弹仍难掩2022年大部分投资者们亏损的事实。

南财金融终端显示,2022年全年,A股三大指数分别跌去15%、26%和29%。申万一级行业中,仅煤炭和综合行业收红,社会服务、交通运输和美容护理等累计跌幅较小,均少于10%。而电子行业则以超36%的跌幅稳坐“倒数第一”。

股票市场表现不佳自然会反映到基金净值上。以全市场开放式主动权益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和灵活配置型)为例,Wind数据显示,2022年全市场5581只(A/C分开计算,仅统计有数据的)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8.87%,中位数为-19.87%。

具体来看,全市场主动权益基金中仅有183只收益为正,占比仅为3%。

(图片来源:Wind)

也就是说,若是基民在2022年初开始“养基”,如果在单只基金全年下跌过程中途从未进行过补仓操作,那截至去年年底亏损仍近19%,跑输上证指数。

虽然相比股票,基金的投资风险相对较小,但“趋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在高位被套后,如何减少亏损,早日回本才是众多基民的心声!

浮亏状态下,基民如何做T?

做T,也称为“做套”,是在二级市场买卖中通过“高抛低吸”降低成本价的重要手段之一,原本是股票和场内操作常用的方法,且为当天买卖。由于股票市场是T+1的交易规则,即当日买入的股票,必须要下一个交易日才可卖出。然而,在有底仓的前提下,当日可通过“低买高卖”或“高卖低买”实现T+0操作。

做T有什么好处呢?一是可以通过不断做T来拉低持仓均值,高位买入后被套但是短时间内又反弹不到买入时候的价格,这个时候做T可以降低成本价。二来通过不断做T可以控制仓位,通过不断高抛低吸,才能更好控制仓位,降低风险。

从操作上来看,做T分两种方法,即正T法和负T法。

  • 正T法即先买后卖法,也就是先补仓后减仓的顺向操作。当投资者在高位买入基金被套后,某天这只基金超跌,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加仓,买入同等数量的份额。当基金后期反弹上涨,就可以进行减仓操作,从而实现低买高卖,赚得收益。

  • 负T法适合满仓高位买入被套的投资者,不需要额外的现金加仓。负T法即先卖后买法,先减仓后补仓的逆向操作。当投资者在高位买入基金被套后,某天这只基金大涨,虽然没有涨回原本买入时的高位,但投资者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卖出部分份额。待到基金再次下跌后,再买入之前减仓相等数量的份额,来赚取中间的差额利润。

不同于场内交易,场外基金无法根据盘中行情实时变化做到日内高抛低吸,但可以通过以上方法实现波段套利。正如上文所提,2022年基民整体亏损近19%。那么,对于仍处于亏损下的投资者而言,如何在浮亏状态下通过做T快速回本或减少浮亏呢?

举例来看,下图中绿色圆圈为买入基金,红色为卖出基金,在这种操作下,基金回本仍有一定距离。但是如果在图中箭头标识处,即从A点—B点,以及C点—D点进行局部博反弹操作的话,至少短期是盈利的。

需要清楚的是,浮亏状态下投资者的账户整体持仓收益就是负数,在通过“高抛低吸”后赚取的是局部波段收益。虽然账户仍为亏损,但从A—B点的操作可获得一定的反弹回血,所以局部波段在盈利,整体浮亏在缩小,实则也是在加快回本。

为了更清楚了解如何通过做T获得收益?硬核选基以正T法来举个例子:

做T有哪些事项?

首先,对于场外买基金的投资者来说,要考虑手续费的问题,即买入的基金最好满7天后开始做T。

2017年,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其中要求,基金管理人应当对除货币市场基金与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以外的开放式基金,对持续持有期少于7日的投资者收取不低于1.5%的赎回费。

做T的买卖时机也很重要,不要为了做T而做T。如果基金当日净值涨幅过小,则不建议频繁操作,因为反弹卖出所赚取的收益还要减去基金买入以及赎回的手续费。因此,当日大涨可以考虑做T,连续小涨反弹也可以考虑操作。

不过,具体何时买入卖出,还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基金表现以及个人风险偏好等综合考量。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做T有风险。一些投资者在买入某只基金后,发现净值在下跌,就急着做T减少亏损。补仓后发现基金净值还在跌,一直跌到最低点时,才知道当初补仓时基金净值属于中位偏高,这样着急补仓的操作反而被套更多的资金。而在此过程中,如果仓位太大,行情也并出现较大好转,很容易被套牢。

基金做T可以是震荡行情下的一种策略,但也不可生搬硬套,如果投资者对一只基金的长期发展持续看好,也可通过定投及大跌时补仓的手段以时间换空间。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稳健理财,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再熟悉不过。

在产品刚兑时代,稳健理财受到投资者强烈追捧,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也由此收获大量客户和规模。刚兑产品没有净值波动,对投资者而言风险也可以忽略。那时候的稳健理财,在资产管理机构、财富管理机构、投资者之间认知是基本一致的。

资管新规实施后,理财产品开始有净值波动,稳健理财失去了统一的锚,行业各参与方对“稳健”二字的理解就有了差异。这种认知偏差所隐藏的风险,随时都可能爆发。去年底,那些被包装成稳健理财的银行理财产品和短债基金,出现大面积净值回撤,就诱发了投资者恐慌性赎回和高烈度的客户投诉。

实际上,绝大多数产品在这波行情中的净值回撤远小于1%。但是这种幅度的波动,显然已经突破了投资者对稳健理财的风险预期。不少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也觉得很无奈,这么低波动的产品,难道还不能算是稳健理财吗?

“稳健”其实是个很主观的词。事实上,稳健理财的含义是什么,一直以来都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产品打破刚兑前,稳健理财可以大致归纳为“无风险、收益确定、期限固定”。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后,稳健理财的概念变得模糊,甚至连产品最基本的风险、收益和期限这三方面都很难清晰界定。

风险方面,部分投资者仍然坚持稳健理财不能有任何亏损。而也有投资者已经可以接受从“无风险”到“低风险”的转变。那可承担的本金损失究竟是1%、3%还是更高?市场至今并没有共识,投资者之间也因为个人风险承受能力不同而有着较大差异。

收益方面,现在的产品收益,大都只是展示产品历史过往收益,并不代表投资者未来实际能够拿到的收益。产品最终达不到展示收益,甚至亏损的情况并不少见。相对刚兑产品而言,现在的产品收益并不“稳健”。

期限方面,刚兑时代除了现金管理类产品,其他产品基本都有封闭期限。期限越长,收益率就越高。而净值型产品更多是没有封闭期限,每天可以灵活申赎。这些产品很多时候并不是持有期限越长,收益就越高。倘若买在市场的相对低位,期限6个月产品的收益,也可能高于期限1年的产品。

02

如何统一并明确稳健理财的定义?需要一种相对客观的解法。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从产品风险等级切入,将风险等级为低风险和中低风险(R1和R2)的产品定义为稳健型产品。产品风险等级是产品整体风险的综合体现,也是投资者获知产品风险最简单、最直接的方式。

当前,产品的风险等级经过前几年监管部门的规范指引,已能在风险层面对众多金融产品进行大致、有序的区分,形成较为明晰的风险梯队,使得市场参与者对不同风险层次的金融产品有初步的认知。

中证协和中基协对金融产品风险等级的划分标准

资料来源:中证协、中基协、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整理

不过,这个解法目前也有问题,要运转良好甚至向全行业范围推广,至少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

首先,目前监管统一的风险划分标准只具备指导性意义。具体到执行层面,资管机构和财富管理机构各自施行,业内未形成统一的执行细则,导致时常出现同一个产品在不同销售渠道,被标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今后还需在监管机构的引领下,各机构在进行具体的风险等级划分工作中,能执行相同的规则,达成相近的风险等级划分结果,避免投资者风险认知的紊乱。

其次,当前监管层面的风险等级划分标准更多是定性描述。要让市场参与各方特别是广大投资者清晰对齐风险等级认知,还需要往定量方向解决。明确每个风险等级背后,所代表的产品净值历史波动率、本金亏损可能性、投资标的流动性等可量化指标的阈值范围。

最后,要把产品风险等级背后所代表的量化涵义清晰透传给投资者,并让投资者真正理解。不仅要做到字面上的统一,更要让客户真正理解其所代表的产品特征,对风险和收益有正确的预期,统一客户的认知。

03

从实践来看,由于对风险等级认知不统一,造成投资者低估或者高估产品风险。

有的投资者受资管新规实施前,刚兑理财产品基本都是中低风险等级(R2)的影响,直至现在仍然认为R2风险等级的产品,不能有一点净值回撤;也有投资者对产品风险等级认知不深,容易将短期浮亏简单线性外推,计算出一个远超该产品风险等级的亏损幅度,放大了风险预期。

这轮短债基金净值回撤潮中,木爷身边就有类似的案例。有位投资者在12月初买入了某30天滚动持有短债基金28万元,买入后刚好碰上市场调整,前3天就浮亏了321.1元。连续的净值下跌让这位投资者焦躁不安。他认为按照目前每个交易日亏损100多元,到下次产品开放赎回亏损会达到两千多元。根据他的逻辑,这个产品一个月亏损接近1%,年化亏损幅度达到12%。

即使理财经理不断提示他,产品是R2风险等级的短债基金,历史最大回撤仅0.22%,亏损幅度不会像他推断那样,并建议他持有时间长一点,以免错过反弹行情。但是,由于这位投资者对产品风险等级缺乏准确认知,R2风险等级未能给他带来足够信心,叠加一开始投资体验较差,他最终还是全部赎回产品。实际上,产品最大回撤远低于这位投资者的计算,且重新开放时已扭亏为盈。

某客户投资历程

所以无论是用什么形式来区分或者包装稳健理财,如果投资者对这些定义本身所代表的风险收益特征缺乏清晰明确的认识,那么产品稍微的净值波动,要么使得投资者过于兴奋、要么过于焦虑,很容易诱发不理性的申赎行为,自然陷入了“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的怪圈。

要使得投资者收益匹配产品收益,减少不当投资行为,前提一定是要让投资者感知到的产品风险与产品自身的客观风险一致,即建立起投资者正确、合理的风险预期。

因此,产品风险揭示应该是一种服务,而不仅仅是合规的义务。其重要性不亚于传递产品收益。有多用力向用户表达产品收益,就应该同等用力做风险揭示。在售前、售中、售后各个环节应该逐一进行精细化管理,不断建立客户合理的风险预期。

售前要通过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示清晰的风险信息。例如在短债基金的销售页面,通过重点展示产品的波动回撤数据、持有一定时间的盈利概率指标、产品历史净值曲线,让客户在投资前对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能形成合理认知。对缺乏投资经验的“小白”客户,产品的风险提示文案可以做得更重一点,例如产品的波动回撤数据字体更大一点,嵌入更通俗易懂的产品投教文案等。

同时,根据客户需求量身推荐更合适的产品。当然前提是财富管理机构需要对客户的投资经验、投资知识和风险承受能力等情况有足够的了解。对亏损容忍度低的客户,可以通过AI算法过滤掉净值波动超过其承受能力的产品,避免其买入后陷入焦虑恐慌,因伤疤效应风险偏好反而更低,更排斥去了解净值型产品。

售中环节需要精准的风险提示。很多财富管理机构将风险提示视为对交易的一种拦截,但若换个角度将风险提示包装成一种对客户的服务,就能更好地引导客户去思考产品与自己的适配度。例如,当客户单笔买入产品金额较大时,可以提示客户该产品可能会投资少量股票,持有过程中净值会有波动等。通过柔性的关怀型提示让客户感觉到财富管理机构为自己切身着想,不仅有利于管理客户的风险预期,也有利于财富管理机构建立与客户的信任关系。

售后环节可以通过与客户更加高频或深入的互动来持续帮助客户管理其预期。例如当客户查阅产品盈亏情况时,可以适当展示产品知识小卡片,提示产品为非保本保收益产品,持仓收益可能会上下波动,并把产品历史净值走势展示出来。又例如主动电话回访,在了解客户投资满意度的同时,提示产品风险、提供理财建议。

以上方案只是抛砖引玉。要真正帮助客户建立起符合金融规律的合理预期,客观理性认识产品风险等级背后的含义,今后还需各家机构持续探索、完善。

从更长远的维度来看,哪怕市场各参与方最终能统一对齐产品风险等级的认知,实现用风险等级来区分产品“稳与不稳”,仍然不是最彻底的解法。

稳健理财终究是刚兑时代的产物,长期以来与老银行理财产品深度绑定。事实上,不再保本刚兑的稳健理财至今仍能吸引大量投资者,终究还是存在旧瓶装新酒、偷换概念的嫌疑。

而不少资产管理机构和财富机构被销量裹挟,也是欲罢不能。稳健理财犹如罂粟花,好看迷人,让人上瘾。即使知道它有毒,长期食用只是饮鸩止渴,却还是趋之若鹜。财富管理行业未来要健康发展,必然要破除“稳健理财”的束缚,勇敢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旧岁将去,新岁正来。正是焕然一新、蓄势待发之际。未来正确的路也许大家都看得到,只是缺乏改变的勇气和坚持的决心。这确实很难,但能率先“断舍离”的人必将得到时代的奖赏。

(杨峻为金融资深人士)

https://www.haizuanshi.com

上一篇:水泥龙头股是什么意思(水泥概念股龙头)

下一篇:二胎概念股大全(二胎概念股)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