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怎么买股票_怎么买股票入门_新手怎么买股票 - - 股票学习网!

杨百万炒股软件指标或者杨百万炒股软

2024-03-12 17:39分类:股票公式 阅读: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 孙铭蔚 葛佳

中国证券市场传奇人物“杨百万”去世。

6月14日,澎湃新闻记者从杨怀定家属处获悉,素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去世,享年71岁。

“突然听说杨怀定走了,感到很是惋惜。” 被誉为“中国证券教父”的东方汇富创始合伙人阚治东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在申银万国证券早期的那批客户中,杨怀定算是对国债交易非常有见地的,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

“杨百万是中国股市标志性人物。缅怀!”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在其微博上写道。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标志性人物、大名鼎鼎的超级大户,杨怀定声名在外。“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股神”、“改革开放20年20人”等,都是其广为人知的称号。

同时,加之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国内证券市场最早参与者与见证者身份,杨怀定的故事,还被外国媒体广为报道。

不过,虽然作为中国股市标志性风云人物的“杨百万”声名在外,很多事迹被广为赞誉,但杨怀定开发炒股软件和力挺中国石油(601857)这两件事,也给他带来过争议。

声名在外

“杨百万”、“中国第一股民”、“股神”、“改革开放20年20人”等,都是杨怀定的标签。

在改革开放中,杨怀定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仓库保管员,一跃成为A股市场的超级大户。同时,在此后的A股市场参与中,杨怀定还操盘出很多为人称道的成功交易。这些传奇经历,都令其被广为赞誉。

1988年4月,国库券转让从7座城市开始试点,并逐步增加到在61座城市放开,还出现了异地差价。一个月前辞职下海的杨怀定,通过买卖国库券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一年时间里就赚到了100万。杨怀定声名鹊起,“杨百万”的称号也不胫而走。

“谈到国库券买卖,不得不提到当年资本市场颇有名气的杨怀定。”阚治东在其书中写道,杨怀定人长得粗粗实实,却不乏上海人的精明,在早期证券市场赚了点钱,人称“杨百万”。

阚治东在书中表示,“杨怀定自己也承认,他在证券市场淘得的第一桶金是通过国库券异地买卖,不少刊物也把杨怀定称为异地倒卖国库券的开创者。杨怀定自述,当年他发现城市之间的国库券价格存在差价,就凑了10万元到了安徽,从当地国库券经营机构买入国库券,再回上海卖给上海证券业务部,一倒手可以赚几千元,于是,生意越做越大,后来还从上海保安公司请了保镖同行。”

阚治东在书中同时指出,“杨怀定也是静安证券业务部最早的一批客户,我与他也很早相识。杨怀定是不是当年发现国库券淘金秘诀的第一人,我很难确认,但他肯定属于当年国库券买卖最活跃的那批人。”

中国证券报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时的报道中指出,“杨百万”三个字已经成为一个历史转折时代的象征与缩影。而这一时代转折对于国家民族之未来、对于十几亿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和希望,意义重大。

1990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杨怀定也成为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股票市场上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被称作“中国第一股民”。与此同时,杨怀定在A股市场中的几次“神操作”,也让其赢得了“股神”的美名。

1993年,上证市场气氛激烈,沪指从400点一路“高歌猛进”至1500点,当时很多股评家预言大盘将会涨到1800点。而此时的杨怀定,劝告散户不要冲动,最终大盘暴跌至1000点以下。

1998年,“杨百万”被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改革开放20年20人”之一。

2000年10月,杨怀定更是以一个普通个人投资者的身份,走上北京大学的讲台,为MBA金融研究生讲授证券市场的理念和实务。

虽然早已“功成名就”,但杨怀定曾表示永远不会离开股市,更是给孙子起名“杨线”,小名“涨停板”。因此,沉寂多年后,“杨百万”的“股神”称号再次在A股响起。

2008年5月19日,已经沉寂多年的杨怀定罕见发声,宣布自己已经全部空仓。10多天后,股市遭遇到了印花税调高之后的大跌,“5·30”行情中市场最低一度跌至3400点附近。

而在2008年的9月28日,杨怀定再次表示,又到了“5·30”前夜。当年的10月和11月份,股指从6000多点的高位一直调整,最低跌破了4800多点的半年线。

新华社报道指出,杨怀定在其《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值得关注的是,杨怀定不仅在国内名声斐然,其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投资故事,也被包括美国《时代杂志》、《新闻周刊》等媒体报道,成为重要话题。

父子共同成立炒股软件公司,曾表态“要把中石油股票留给孙子”

成名后的杨怀定出书、授课、开发杨百万炒股软件,事业越做越大。

学历不高的杨怀定出版了多本专著,其中《要做股市赢家》甚至获评“2007年最佳商业图书”。

杨怀定还创立公司,和儿子一起开发“杨百万决策操作系统”。

2003年,“杨百万炒股软件”跃入公众视野,每套软件售价不菲。杨怀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把多年积累的许多特有指标编入软件中,反映其看股、选股、炒股的思想。

天眼查数据显示,“上海杨怀定软件科技公司”在2002年12月成立,杨怀定为大股东同时为疑似实际控制人,占股40%;杨怀定的儿子杨珏琦占股30%。

此外,在中国石油上市初期,杨怀定曾公开力挺中石油,并表示自己的中石油股票要留给孙子的,也是许多老股民记忆中的“痛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满仓中石油。”热门股中国石油的投资者曾如此自嘲。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石油在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一年内跌幅接近80%,令不少股民损失惨重。

杨怀定彼时称:“中石油是只好股票,我之前申购的4000股卖出已经赚了12万多,这只股票我的成本价摊平不过几毛钱。我手里的要留给我的孙子,现在他4岁,等他20岁的时候,刚好可以用作教育资金。”

如今,新中国证券史上这段关于“杨百万”的传奇画上了句号。不过,“中国第一股民”的故事已成为一代人的回忆,相信仍将经久流传。

责任编辑:王杰

校对:施鋆

 

时至今日,不管对于机构还是散户个人来说,杨百万身上那股“在狂风巨浪面前保持冷静心态”的股民精神依然没有过时。

|作者:隋唐

|编辑:咖喱

有着“中国第一股民”“杨百万”之称的职业投资人杨怀定6月13日离世,享年71岁。数月前,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他因并发症入院抢救。

对于股票市场上的“老炮儿”们来说,杨百万是象征初代造富神话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早的“顶流”,就连近期证券市场上的那些网红经理人们都要敬他三分。

“杨百万”起源于一个外号。1989年前后,他“第一个吃螃蟹”,通过异地交易的方式买卖国债,赚得百万资产。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曾做出批示,叫他“杨百万”。后来,他又凭借机敏和耐心在中国股市翻云覆雨,最终用2万本钱炒出2000万身家。

他的故事曾被国内外媒体广为报道,他的一举一动也成为当年中国股市的风向标。股民们喊他“中国第一股民”,而他却喜欢称自己为“散户工会小组长”。他在其著作《要做股市赢家》的序言中曾写道,“股市是没有围墙的社会财经大学,只有留级和重读,永远没有毕业生。”

成为“杨百万”

1988年是杨百万“封神”的起步年。往前推7年,国家刚刚开始推出国库券,但只允许公民向政府买卖,不允许私自转让。彼时我国资本市场蹒跚起步,所有人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直到1988年,财政部公布了《财政部关于转发〈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国库券转让业务由此迎来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其中就包括杨百万。

彼时,杨百万是上海铁合金厂的一名仓库看管员,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虽然手捧铁饭碗,但微薄的工资让他在改革开放的浪潮面前无法心如止水。对资本市场嗅觉敏锐的他,在国库券市场嗅到了无限商机。

1988年4月的某天上午,杨百万以108元的价格买入2万元国库券。等到当天下午,人们纷纷跟进时,国库券价格一下涨到112元,他在此时选择抛售。仅仅半天时间,他就赚到了800元。在市场上吃到甜头的他就此开启了自己的“百万之路”。

当年没有互联网,信息天然有地域之间的壁垒,这导致了各地的国库券价格也存在差异。杨百万迅速想到,也许自己可以在各地的国库券之间的价格差上做文章。随后,他东拼西凑了10万块钱,直奔合肥,在当地买了国库券后回到上海卖给银行,几天之内就赚了2000元。

·早年的杨百万(中)

赚到第一桶金的杨百万开始频繁在各地“倒卖”国库券,成为了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

他曾在河南洛阳携带几十万“巨款”收购国库券,被当地有关部门误认为要收购文物;他在自己的“福地”合肥与上海之间往来近80次,用箱子装着几十公斤现金来回奔波。因为安全问题,杨百万甚至惊动过警方。上海警方曾荷枪实弹地保护过杨百万,《解放日报》还对此事进行过报道:“上海出现第一例私人聘请公安人员当保安事件。”

“我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在全国跑,”后来接受采访时他说,“人家当时就问我,你累不累呀?我说不累呀,这干一天就是几年的工资啊!”

随着资产日益增多,税务问题成了他心中的烦忧。1989年,他曾主动去税务部门咨询买卖国库券是否要交税。在得到工作人员“不需要为买卖国库券的收入交税”后,他“主动报税”的精神还受到表扬。从此之后,杨百万心中再无顾虑。

从1988年到1989年,杨百万在短短1年时间内赚得人民币100多万元,成了货真价实的“杨百万”。

“草根股王”的8字秘诀

1989年,杨百万意识到政策的重点转向支持资本市场,于是开始投资股票。

他的感觉并没有错。1990年,国家在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而在中国股民都对这个新鲜事物持观望态度时,他又先行一步。据报道,他买入的第一支股票是“老八股”之一的真空电子。他以90元的价格买入2000股,半年后,真空电子股票一飞冲天涨到800元。他在高位抛售,净赚了150万元。

杨百万的“封神”之路其实不光有“豪赚百万”的故事,凭借敏锐嗅觉躲过大跌的壮举,也让股民们津津乐道。

1993年,中国股市逐渐热闹起来,沪指从400点一路上涨至1500点。当时大量股民相信,沪指最终会突破1800点。但是杨百万是当时唯数不多的“冷静派”,他奉劝散户“不要冲动”。可惜暴涨势头似乎传遍了整个股票市场,股民们都陷入了疯狂的情绪中。

1994年,A股经历开市以来第一次大熊市,沪指从1400多点跌到400点。回过神来,股民们发现杨百万早在市场处于高点时就抛售了手中股票。从此之后,杨百万又多了个“草根股神”的称号。

但是,这个“草根股神”不是预言家,他也有铤而走险之时。

当沪指跌到400点时,杨百万认为低点已到,于是决定出手抄底。但让他措手不及的是,在他重仓进场后,沪指还是没有止住颓势,最终下探至325.89点。

“就在我最绝望的那一天,我跟太太讲,我还有20万现金,不买股票了,你放着,不知道股票哪一天才会涨。”杨百万曾这样回忆当初那段经历。当时的他面临着两难选择:抛掉抄底来的股票,“少输当赢”;继续持有抄底的股票,等待逆转。

最终他选择了后者,而他的耐心又一次换来了奇迹。1994年8月,中国股市出现“8月狂潮”,杨怀定手中股票瞬间翻了4倍。

市场上曾把杨百万传得“神乎其神”,但他的答案就8个字——关注政策,保持耐心。

实际上,杨百万做出决定前曾关注过交易所的相关座谈会,对救市政策即将出台已经有所察觉。他后来公开说:“出了三大救市政策,很多人才知道我,觉得我分析能力特别强。其实,开过会的。”

·2007年,杨百万为其书籍签售。

散户的缩影

杨百万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诸多“第一”:他是第一个在资本市场上聘请私人律师的;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的;也是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客座教授的。

杨百万身上,有着中国初期百万散户股民的缩影:

早上8点起床,听电台财经新闻;9点15打开电脑看行情;11点半到下午1点午饭休息;下午1点到3点看行情;3点以后看电脑资讯;5点看晚报;5点50看中央台财经报道;晚上8点看书;10点复盘……每天花在股市的时间不少于8小时。

这是杨百万接受采访时介绍的每日作息计划,相信每个中国股民,都会在他身上发现自己的日常。

胆大心细加上运气使然,杨百万成了中国股市早期的“草根代表”。曾有人总结过他成功的要领,第一是坚决不站到法律与监管的对立面。除了曾主动去税务部门询问税务问题,他还曾在做国库券交易时,专门去到人民银行询问金融法规,主动接受监管。

第二是他能在大风大浪前保持足够的耐心,尽量不追涨杀跌。巅峰时期,杨百万每天会接到几百个电话、几百条短信,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他应接不暇:“深度套牢,怎样解套?”“我有5000元,什么时候能挣到100万?”“赔了70万,一家老小没法活啦。”在这些问题面前,杨百万给出的建议大差不差:“炒股要有平常心,涨时不贪婪,跌时不恐惧。”“做散户的,要用心,要理智,不要做傻户。”

杨百万的知足和理智心态一直保持到老。2013年,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比起当年的2万块本钱,今天我股市的2000万,资产增加了1千倍,钱够用就好,养老也可以不靠国家、靠自己了,除了抽根烟、喝个茶,没有什么奢侈的爱好。”

·2008年,杨百万在厦门为股民讲炒股。

如今,随着各种投资机构进场,越来越多的散户选择将投资交由机构来打理。但是不管对于机构还是散户个人来说,杨百万身上那股“在狂风巨浪面前保持冷静心态”的股民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杨百万曾说,对于他而言,炒股已经不是一种生存需要,不是职业,所以他从来没有过退休的打算。如今,这位传奇人物悄然离世,完成了他将股市投资作为“一生事业”的梦想。而在他走后,中国散户的投资文化短期不会消失,他留下的股民精神也将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https://www.haizuanshi.com

上一篇:股票群微信二维码最新以及股票群名字大全

下一篇:如何选股票与如何选股票及买入时机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