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怎么买股票_怎么买股票入门_新手怎么买股票 - - 股票学习网!

天津自贸区税收(激光雷达概念股龙头股)

2023-04-21 11:24分类:分时图 阅读:

南航租赁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综保区设立项目公司,顺利将一架原境外某飞机租赁公司拥有并租赁给南方航空使用的飞机资产包购买到东疆项目公司,将飞机资产从境外转移到东疆综保区。

东疆融资租赁局副局长时金凤介绍,整个过程中,东疆管委会和东疆海关形成合力,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共同缔造的作用,全过程飞机无需实际进出境,仅用1天时间就完成了飞机退租出口到东疆、退运出境、重新报关进境等系列海关手续,为企业节省了可观的运营成本。

在天津滨海新区的东疆综保区,每一单飞机租赁业务的落地仅仅是服务的开始。针对租期内的管理、资产交易流转、退租飞机处置等产业中后端环节,东疆加快发展“租赁+买卖”“租赁+维修”“租赁+改装”等多种飞机资产处置模式。

截至2021年底,天津自贸试验区内各类租赁企业有4009家,注册资本6776.47亿元。2021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挂牌建设联动创新示范基地,成功设立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部分区域作为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积极推动滨海新区实现“全域自贸”。

制度创新是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在以开放倒逼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挂牌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502项制度创新措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有效发挥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的引领作用。

得益于自贸政策溢出效应的持续显现,合源生物获得天津市第一张细胞药品生产许可证,高新区先进计算与关键软件(信创)、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挂牌成立,中新生态城获批设立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最新统计显示,2022年1月至2月,天津自贸试验区新设立企业1190家,其中外资企业18家;备案境外投资机构4个;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4亿美元,同比增长54.53%;税收收入(全口径)126.7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唐中赋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跨区域合作、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立联动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随着华电集团、中国联通等一批央企项目落地,目前已累计承接非首都功能重点项目超4000个,注册资本近6000亿元。天津自贸试验区建立政务服务京津自贸区通办联动机制,以政务服务改革促进跨区域政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目前已推出3批153项“同事同标”事项。京津两地市级政务服务中心通过采取互派人员、互设窗口方式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出696个事项办理服务。 (经济日报记者 周 琳)

7月6日,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挂牌七周年之际,“媒体走进自贸试验区”采访活动第4站来到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各级媒体采访团一行数十人实地采访调研了该区域特色产业的企业代表、片区管理部门相关负责同志,探寻自贸创新下的发展新变化。

图为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区景图

自天津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中心商务片区大力探索制度创新路径和方向,发挥金融创新与实体经济联动的产业优势,实现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截止目前,中心商务片区登记市场主体数量已超1.8万家,注册资本超1.1万亿元;央企金融板块聚集效应持续放大,80余家央企在片区设立400余家创新型金融主体,投资总规模超3000亿元。区域企业年度营业总收入从七年前的百余亿元增长到1800亿元以上。

市场主体活力的背后是放权赋能和制度创新。近年来,中心商务片区自贸创新实现一批新的突破,主要包括:

“中国商业保理之都”金字招牌引领全国。商业保理一直以来是中心商务片区重点打造的特色创新金融行业,在全国保理行业从萌芽到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标准引领、政策引领、创新引领、业务引领的示范作用。

目前,中心商务片区已逐步成为各优质企业落地保理公司的首选之地,160余家优质背景保理企业聚集于此,保理公司资产总额超1500亿,占全国20%。片区已聚集国新保理、诚通、中化、中船重工等为代表的央企背景保理企业20余家,占全国总数的一半以上。

2020年8月,天津抖音直播生态产业园落户天津自贸试验区中心商务片区,片区与字节跳动团队,依托“产业带+数字楼宇”模式,在于家堡金融区双创大厦及商业载体中,共同打造集直播经济、电商选品、流量运营、跨境出海、云仓管理、达人孵化、行业培训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园。

2021年10月,片区围绕MCN网红经济运营模式升级打造特色垂类产业园,重点布局大众消费、食品、萌宠等赛道。陆续引进了天津蛋壳科技、天津梓溪文化等5家优质电商机构,推动天津本土多垂类头部机构入驻;同时,积极顺应海内外电商环境和直播经济的行业变化,结合抖音集团的战略布局调整,围绕tiktok等海外流量平台发掘出海创新模式,布局跨境电商和海外直播。

通过先期导入抖音旗下三家头部公会时光公会、煎饼公会、广善公会,完成全部主播、运营和中后台人员的本地化招聘工作。截至2022年5月底,三家公会共同完成线上主播约1500人,线下主播及直播人才近500人招募。

当前,产业园规划建设6000平米共享办公空间、30多个共享直播间,为不同类型、规模的入驻团队提供灵活的直播和办公条件。

通过升级改造双创大厦二层商业的现有空间,激活2000平方米品牌馆和供应链选品中心功能,在沉浸式空间内可以满足商品展示、场景化直播、粉丝达人见面会和商务洽谈功能。同时,依托抖音的大数据分析,选品中心建立抖音好物排行榜和好物推荐榜,为选品中心的参与主体提供增值服务,敏锐把握市场商机。

谈及下一步发展规划时,金涛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晓岚表示,“准备把服务面扩大得更全,前期更多是在品类这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后期我们会对物流环节,以及线上的流量支持等,给予更多的协调和帮助。”

滨海基金小镇是中心商务片区推动产融结合试点城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主要培育和引进包括创业投资基金VC、股权投资基金PE、证券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各类基金及相关金融中介机构入驻,形成基金产业集聚区,并提供政策、商务、人文、科技、品牌等综合服务。

图为滨海基金小镇

小镇坚持产业金融发展特色,有效引育服务实体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着力吸引孵化成熟的基金管理人和资产管理公司,构建基金资管行业生态圈,努力打造全国金融创新运营示范高地。

滨海基金小镇联合运营方、青创巢投融资孵化加速器创始合伙人刘晓龙介绍:“基金小镇是从2021年5月份正式开始运营,已经有多家企业和中介机构入驻。当前主要服务的机构以律所、会计事务所、基金、银行、融资租赁和保理等金融机构为主。主要围绕国企和上市公司、中小型民营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提供服务。”

刘晓龙强调,目前取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金融通,帮助多家企业实现了成功的融资对接,获取企业发展需要的资金。第二,帮助准备要上市的企业进行提前的准备。同时让很多天津OTC挂牌的企业得到了展示机会,也吸引了更多投资方的关注。第三是基金的发行、企业注册的便利条件和税收等政策的落地,现阶段基金注册的效率、注册的时间相比其他区域优势明显。其次企业资金的出入境也享受到很好的便利条件,这是自贸区非常大的优势。

为更好地服务天津自贸试验区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建设,2020年,在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人民法院的大力支持下,“泰达金融中心法庭”在中心商务片区正式成立,该法庭是天津市第一家审理金融类纠纷的专业化法庭,为维护金融机构和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金融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图为泰达金融中心互联网调解室

一是率先开展要素式审判等创新审理机制。在金融审判实践中精耕细作,率先开展并全面推进要素式审判,针对不同案件特点和金融产品差异,形成针对金融案件简明统一的审理和裁判标准,目前已形成一般金融借款类、房屋贷款类、信用卡类、消费金融类四种要素式案件信息模板和裁判文书模板,切实提高了金融案件审判效率。要素式审判开展比例占受理案件的87%,切实减少企业诉累,减轻法官负担,取得良好效果。优质的司法服务赢得了区内企业的高度赞誉,成为自贸区吸附金融产业落户的金字招牌。

二是创新打造多元解纷服务新模式。法庭积极参与金融纠纷溯源治理,与监管部门、产业促进部门、金融纠纷调解组织协同作战,秉持开放性、专业性、智慧性三大理念,搭建实体化运行的金融多元解纷中心,目前已有天津市金融消费调解中心、公信调解中心、泰信调解中心、泰达公证处、大公公证处等五家调解组织入驻。与中心商务片区相关部门共同开发“涉网金融纠纷多元智审平台”,为天津自贸区金融机构量身定做金融非诉解决机制,将金融纠纷化解前置到金融机构内部催收阶段。依托最高人民法院“多元调解”平台进行全流程线上调解,形成“快、优、简”的“诉前线上调解+司法确认+监督执行”解纷新模式,入选《法治日报社》主办的2021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法院创新案例,切实解决了金融纠纷耗时长、成本高、人力繁、回收率低的痛点。

泰达金融中心法庭成立以来,坚持“守正创新、勇当排头、共筑卓越”工作理念,支持保障自贸区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两年半以来,共受理案件13400件,法官年均收案893件,年度结案率、服判息诉率、庭审直播率等各项审判质效指标在同类型审判领域中位居前列,在涉银行金融案件公告送达率达70%以上的前提下,平均审理天数53.92天,为金融企业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切实提高了金融企业经营效益,高效保护金融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日报天津记者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上海报道

当地时间2月9日,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代码“HSAI”,发行价为19美元/股,开盘价涨25%至23.75美元/股,收盘价为21.05美元/股,收盘涨约10.79%,最新总市值为26.21亿美元。这是继2021年7月滴滴赴美上市之后,中国公司在美国的最大一次IPO。

自此,“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正式诞生,这也为国内激光雷达厂商注入了一剂“强心剂”。同时,激光雷达也正在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法国咨询公司Yole预测的数据显示,从交付量上来看,到2027年,全球激光雷达交付量预计将达530万台,其中大多数(450万台)将服务于汽车市场。这意味着,到2027年,汽车市场将成为激光雷达行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到2027年,3%的私家车将采用激光雷达技术。

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禾赛科技成立于2014年。在IPO之前,公司已完成至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米、美团、博世、百度、光速、高瓴、启明创投、CPE、真格基金等,融资额度超过5亿美元。

招股书文件显示,禾赛科技2022年激光雷达累计出货超过80400万台,位居全球第一。它也是全球首家每月交付超过10000台激光雷达的公司。

本次IPO,禾赛科技募资1.9亿美元。IPO前,禾赛科技CEO李一帆、CTO向少卿、首席科学家孙恺分别持股8.6%、8.6%、8.9%。Lightspeed系是其最大的外部股东。百度、博世、小米分别持股6.8%、6.8%、6.3%。

招股书显示,禾赛科技2020全年、2021全年以及2022年前9个月的营收分别为4.16亿元、7.21亿元、7.93亿元。禾赛2021年前9月到2022年前9个月的营收同比增长率达72.7%;2017年-2022年前9个月的营收复合增长率达118%。

持续的营收增长得益于稳健的出货量。2019年到2021年,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销量分别为2900台、4200台、1.4万台,2022年,随着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和补盲激光雷达FT120落地应用,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销量升至8.04万台。

截至2022年9月30日,其ADAS出货量最大的客户包括理想汽车、路特斯、集度等汽车大厂。

但值得注意的是,禾赛近年来毛利率存在逐年走低的情况。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禾赛的毛利率分别为70.3%、57.5%和53.0%。从2021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和2022年9月30日止九个月期间,禾赛的毛利率分别为53.3%和44.0%。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是因为其主营业务从自动驾驶转移到了前装量产车,产品线不同。公司预测,去年AT128刚开始交付,未来两年达到大规模交付的水平后,成本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在研发投入上,2020年、2021年、2022年(1-9月),禾赛对激光雷达技术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30亿人民币、3.68亿人民币、3.76亿人民币,均为总营收五成左右。据了解,其核心技术投入主要在于激光雷达专用芯片的研发。

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前9个月,禾赛科技激光雷达设备平均售价一路下滑,分别约为17400美元、12700美元、7700美元、3100美元。

净利润方面,2019年、2020年、2021年,禾赛科技各期净亏损分别为1.2亿元、1.07亿元、2.45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1.65亿元,同比收窄5%。

未来市场广阔

事实上,伴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普及率的快速提升,代表着汽车智能化的硬件装备——激光雷达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 ,多家激光雷达厂商纷纷大秀“肌肉”,亮出量产成绩单。2022 年 11 月,Innovusion 图达通宣布公司完成了第 50000 台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的下线。其图像级超远距激光雷达猎鹰(Falcon)已于今年作为蔚来 ET7、ES7 及 ET5 的 Aquila 蔚来超感系统标配量产交付。12月27日,禾赛科技宣布,正式完成第10万台激光雷达交付。

一位自动驾驶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激光雷达行业刚刚进入“下半场”,而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三年以后市场对于前视、侧视激光雷达的要求定义将会更清晰。“例如在性能、数据以及以此数据为基础实现什么样的功能方面,市场和客户的要求会越来越具体,这也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整个行业的标准化。”

国信证券则认为,随着国产自动驾驶新车型的陆续上市,激光雷达有望上车加速。

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汽车与工业领域激光雷达市场规模为2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增至63亿美元。其中,在汽车ADAS领域的应用将是增长的主要驱动力,该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0.38亿美元增长至2027年的20亿美元,成为激光雷达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

“2022年是激光雷达上车元年,自动驾驶加速渗透带动激光雷达放量,行业确定性极高,2022年预计出货量20-30万台,2023年预计出货100万台。”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激光雷达产业链条里最具投资价值的是整机,将有较高的集中度和较好的毛利率。

中信证券认为,2022年是激光雷达规模上车元年,2022年目前已有26个新定点,超过2018-2021总和,行业投资窗口期已到。激光雷达将从0到1的突破阶段走向从1到N的大规模量产上车阶段。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激光雷达被称为“机器之眼”,是通过发射激光并接受发射激光同时对其进行信号处理,从而获得周边物体距离等信息的主动测量装置,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领域和机器人领域。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市场乘用车前装标配搭载激光雷达数量还不到8000颗。2022年1-9月,前装搭载激光雷达的数量已达5.7万颗,预计全年达12万颗,增长10倍以上。激光雷达行业具备了量产基础并有望在2022-2023年迎来向上拐点。

国际电联(ITU)预测,2030年,欧洲的车载雷达渗透率将达到65%,美国将达到50%。

激光雷达产业链

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激光器、探测器、扫描器及光学组件等,中游为激光雷达终端和软件系统,下游则分为地图测绘和地形勘测,以及导航避险和智能驾驶等领域。

关注乐晴智库,洞悉产业格局!

 

资料来源:方正证券

 

上游

行行查数据显示,激光雷达产业链上游四大核心模块为激光发射+探测+扫描系统+信息处理。分别对应激光器、探测器、扫描器(及其它光学组件)、芯片等零部件。

激光器、探测器和光学组件等核心器件与光通信领域中的器件非常相似,除了各自的性能要求和可靠性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外,产品的基本形态及功能基本一致。

 

资料来源:华西证券

 

激光发射器

激光的产生来自于激光发射器,有半导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和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四种类型。

目前常见的几种光源主要包括边缘发出的边缘发射激光器(EEL)、激光垂直于顶面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以及光纤激光器等,主要由海外厂商主导。

EEL主要厂商包括OSRAM、Lumentum、Hamamatsu海创光电、华芯半导体等。

国内VCSEL行业起步较晚,此前能够大规模生产VCSEL的厂家大部分集中于欧美日。

VCSEL主要厂商包括Umentum、II-VI、Hamamatsu、ams OSRAM、长光华芯、纵慧芯光、炬光科技、苏州长瑞(中际旭创投资)等,其中ams OSRAM 是市场上唯一同时提供EEL和VCSEL解决方案的厂商。

中国VCSEL厂商以创业型为主。长三角地区包括纵慧芯光、睿熙科技、长光华芯、度亘激光、老鹰半导体、长瑞光电(中际旭创投资);珠三角地区包括博升光电、柠檬光子、瑞识科技、新亮智能;此外还有总部位于武汉的仟目激光。

其中,苏州长光华芯建成投产了国内首条具有完整生产工艺的VCSEL芯片生产线,提供850~940nm波段的VCSEL产品,适用于飞行时间(ToF)和结构光(Structuredlight)的方案。光通信领域VCSEL芯片厂商同消费级有较强的技术延展性。

此外,中国LED上市厂商(例如三安光电、乾照光电、华灿光电)也积极投身于VCSEL热潮之中。

光纤激光器主要厂商包括Lumentum、OEwaves、Lumibird、Bktel、海创光电、镭神智能、光库科技等。

探测器

在探测器领域,海外厂商耕耘已久,但国内厂商也已走向车规化,从APD向SPAD、SiPM进阶,且在实现产品定制上有较大灵活性,价格更优势。

SiPM和SPAD基于盖革模式,具有高灵敏度、高增益、供电电压低、一致性极好等优势,有助于实现符合车规、高增益、低成本、尺寸紧凑的传感器,适用于汽车长距离激光雷达的微光探测场景。

探测器市场目前基本有国外厂商主导,包括GPD、First Sensor、Excelitas、Hamamatsu、ON Semiconductor、Sony等。

国内的厂商主要有成都量芯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灵明光子科技有限公司、芯视界微电子、阜时科技等。

国内探测器厂商产品水平也已经普遍接近国外供应链水平,未来采购价格有望降低。

扫描器及光学组件

扫描器及光学组件一般由激光雷达公司自主研发设计,再选择公司完成加工。

光学组件的国内供应链技术水平高且目前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可替代且几乎超越国外供应链水准、满足产品加工需求。

光学组件率先受益激光雷达上量,光模块产业链有望快速切入激光雷达领域。具备垂直一体化优势的平台型公司有望从光学组件切入主流市场,并逐步提供其他重要的光学组件产品以及有源器件封装服务,逐步增加单雷达的价值量。

该环节主要厂商包括腾景科技、天孚通信、中际旭创、舜宇光学、永新光学、炬光科技、福晶科技、蓝特光学、光库科技、II-VI、Innoluce、Schott、速腾聚创、Hamamatsu(滨松)等。

芯片(信息处理)

上游的光学组件提供厂商较多,且厂商来自多个不同的领域,包括消费电子领域、光通信领域以及光纤激光器领域。

激光雷达的信息处理多由芯片实现,包括系统级芯片(SoC)、模拟数字转换器(AD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放大器等。

FPGA芯片市场目前国外厂商技术优势明显,包括Xilinx、Intel以及Lattice等,其产品相比于国内厂商产品性能明显突出。因此目前FPGA方面,采购方议价能力较弱。

但随着激光雷达芯片化趋势的流行,FPGA将不再成为一部分激光雷达的必需品,这对采购方降本提供了巨大帮助。

海外厂商生产的产品性能、丰富度、产能大幅领先国内厂商,在车规类产品上差距更大。

国内主要厂商包括云芯微电子等。

中游

目前全球激光雷达行业展现出群雄争霸的格局,国内厂商势头强劲。

国外厂商进入行业较早,具有先发优势;国内厂商起步较晚,但正不断缩小与国外厂商差距,甚至追平反超。

国外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包括Velodyne、Luminar、Aeva、Valeo、Innoviz、Ibeo等;国内主要激光雷达厂商包括禾赛科技、速腾聚创、镭神智能、一径科技、大疆览沃等。

禾赛科技、速腾聚创为目前国内激光雷达厂商的技术龙头,其产品已销往海外;华为、大疆等老牌企业也已积极布局激光雷达领域,利用其品牌优势,竞争力不容小觑;镭神智能、北醒光子等厂商目前也具备一定竞争力。

Yole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车载激光雷达市场份额TOP10公司中,中国厂商占据5席。法国巨头Valeo已28%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中国5大厂商合计市场份额达到26%。

主流激光雷达厂商产品情况梳理:

 

资料来源:新出行、招商证券

 

目前国内激光雷达产业链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其次是以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和浙江、江苏、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其余地区虽有企业分布,但数量较少,未形成规模。

下游市场方面来看,ADAS、无人驾驶、服务机器人、车联网以及测绘等行业百花齐放。

目前激光雷达市场价格较高,随着国内激光雷达市场愈发广阔,技术路线的迭代以及大厂进入赛道带来的规模效应等一系列因素,激光雷达整机的降本空间将十分可观。激光雷达产业链有望乘自动驾驶和机器人领域高速发展的东风迎来机遇!

关注乐晴智库,洞悉产业格局!

https://www.haizuanshi.com

上一篇:盐湖提锂概念股板块(盐湖提锂概念股)

下一篇:电子现货交易入门(现货交易规则)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