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孙大潮的资料(亚马逊大潮自然原因)
文|其然
黄金是从古至今都被人类看重的贵金属之一,它既现实又神秘。《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的作者是任教于德国图宾根大学的格雷教授,他从考古学、社会学、经济学角度,回顾了人类与黄金的故事。
在他看来,人类对黄金的认知及偏爱,其实也是人类自身对财富“挖掘、积累、掠夺”以及对权力“炫耀、征服和战争”的历史。黄金似乎在冥冥中成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指挥棒”,人们不顾一切把它们从矿山中分离出来,然后你争我夺,让人不胜感叹。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
[德]伯德·史蒂芬·格雷 著
陈巍 译
博集天卷|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如太阳般永恒
黄金是除了紫铜和青铜之外,人类最早获得及加工的金属之一。迄今为止,已知人类最早打造的黄金成品既不是来自两河流域,也不是来自尼罗河流域,而是来自保加利亚的黑海沿岸。
在保加利亚的海滨城市瓦尔纳的墓葬群中,发现了一座卒于公元前4000年的男人墓葬。在该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约1000件黄金物品,总重量超过1.5公斤。以这一墓葬群命名的瓦尔纳文化,虽然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但是很有可能为后世留下金丝编织的手工技艺。他们制作的黄金手工艺品工艺精细,直到今日都让人叹为观止。
就全球考古发现经验看,在有黄金饰品出土的墓葬中,人们往往会发现特别丰富的随葬品饰物。考古学家由此推断,黄金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并不是后来才形成的,相反,在人类文明中,黄金似乎始终都彰显着个人地位和权力。一个“普通”男子或者一个“普通”女子的墓穴,里面不会埋有黄金珠宝,一般也不会有其他奢侈的饰物。
黄金有如此高的江湖地位,与它自身的化学元素特点有关。
16世纪,西班牙的大帆船横渡大西洋,将在新大陆抢夺和获得的贵金属运向了欧洲。半路上,很多船只成了英国和荷兰海盗的目标,还有一些船只因为遭遇风暴而不幸沉入海底。至今,在美洲海岸,一些船体打捞公司致力于寻找那些沉入海底的宝藏船。经过岁月的洗礼,众多沉船的木质结构全然腐烂,沉重的大炮和船锚被一层叠一层生长的贝类和珊瑚所覆盖,甚至银器也只能借助金属探测器才能找到。但是,黄金在海水中浸泡了几百年后几乎不会变样,仍然闪闪发光。人们只需要用毛巾轻轻擦拭,这些几百前年在墨西哥和秘鲁被浇铸的金条和金币又会闪闪发亮,与新的几无差别。
公元1375的加泰隆世界地图中,马里王国头戴金冠、手持黄金权杖和金砖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分析认为,许多文明之所以视黄金为宝物,并用在宗教场合上,不仅因为它金黄的颜色比其他任何一种材料更适合象征给万物带来生命力的太阳,还因为黄金那永不磨灭的光泽与天空中日月星辰的周而复始与异曲同工之妙。人类以永恒闪光的黄金作为持久永恒的象征,将它用于殡葬之中,反映出人们渴望灵魂通向天国的信念。在公共领域,黄金这种独特的象征性,也适合表达对王朝永固、神灵长存的期盼。
不过除此之外,黄金作为金属的使用价值并不高,因为它的纯度越高就越容易变形,甚至无须加热就能被锻造。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金排在第79位,用符号Au表示。名义上它是一种稀有金属,但从人们经常能使用黄金来看,它又不够稀有。地球的所有陆地都已发现了黄金,迄今为止人类开采黄金的总量已达到了19万吨。
纷争的导火索
令人遗憾的是,哪里发现了黄金,哪里就会经常发生可怕的纷争。
黄金是权力的象征,更是财富的象征。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欧洲人就已流行使用金币。当时政权更迭频繁,各国发行的货币很容易失去价值,因此谁能占有黄金,谁就能拥有信誉和底气,能支付起武器或原料费用。因此,黄金很快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货币政治资源,左右着王朝和政权的更替。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谈到,进入大航海时代,黄金不仅没有没落,反而更加重要。对远程贸易而言,黄金因为自身拥有相对而言更高的价值,体积小、便于携带,更适合进行大规模的支付。
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进入到空前的阶段。哥伦布的航海日记中,有65处地方提到了黄金,甚至在一个河口的黄沙里,西班牙人都发现了极小的黄金金粒。当他们启程回西班牙时,哥伦布将40名士兵留在了伊斯帕尼奥拉岛,他们的任务是追溯这些黄金的来源,寻找神秘的黄金之国。
新大陆上的古老文明成了这场寻金热潮的牺牲品。殖民者们在美洲的印加帝国到处抢夺黄金和白银,把它们制成金条,运往欧洲。据统计,在1503年到1660年之间,一共有181吨黄金和17000吨白银抵达西班牙。如果将中途被截走的和被偷偷走私的黄金考虑在内,抵达西班牙的黄金约有300吨。
不过,印加帝国这只“金鸡”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富有。新大陆的黄金开采量一直在减少,直到在巴西找到轰动一时的出土文物才发生了改变。1693年,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发现了黄金,这一地区从此繁华起来。小小的欧鲁普雷图城一下子发展成美洲最大的城市之一,在1750年,当地的居民是纽约的两倍之多。这段时间,约有40万名葡萄牙人带着50万名来自非洲的奴隶,搬去了米纳斯吉拉斯州,想在淘金潮中分一杯羹。
淘金热
淘金潮的背后是部苦难史。金矿的勘探挖掘和开采,需要大量奴隶劳工用汗水和生命实现。在淘金潮影响下,当地甘蔗种植业出现劳动力短缺,殖民者只能在非洲大陆上抓捕更多的奴隶,加速大西洋努力贸易。在18世纪,仅巴西就提供了约1000吨黄金,达到了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开采量的60%以上,背后的辛酸可想而知。
可讽刺的是,殖民者和掠夺者并没有赚得盆满钵满。美洲宝藏的发现、开采掠夺,以及规模不断扩大的欧洲银矿开采,导致在16世纪时期黄金和白银的拥有量较1492年翻了5倍。这些贵金属的大量上市,没有给欧洲人带来多少财富,反而引起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当时在英国,15盎司白银可以兑换1盎司黄金。但在印度,1盎司黄金只能换到10盎司白银。荷兰的东印度联合公司和它的英国姐妹东印度公司,主要负责在印度和中国收集香料、丝绸、茶叶等奢侈品。但印度人和中国人对欧洲的物产,比如英国的布料,却没有什么兴趣。欧洲人唯一可以用来交换的,就是黄金等贵金属。很快,大量黄金和白银流向了亚洲,甚至比美洲流向欧洲的黄金白银还要多,这为1840年的中英鸦片战争埋下了伏笔。
未致富先致病
自从发明了钱币以来,黄金对货币流通就非常重要,但是19世纪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为保证民众对银行票据价值的信心,银行必须存有足够数量的黄金。各国将纸币与黄金的价值挂钩,形成了“黄金本位制”。这一游戏规则直到后来美元取代黄金才被打破,直到今日,黄金仍是各国中央银行仓库中的重要储备,成为稳定金融秩序的一块“压舱石”。
黄金本位制稳定了货币的兑换汇率,但是通过黄金致富的人却非常少。即使在19世纪的淘金热期间,也没有一个寻金人成了百万富翁;从中受益更多的是矿井公司的老板和股东,或者是买卖人和投机商人。他们信息丰富,决断迅速地操纵着套汇公司。
当淘金者们站在河水中,手持筛沙盘,心中荡漾着对富裕宝藏渴望的时候,伴随着开山挖矿而来的是非人的工作条件。在古罗马时期,奴隶们在狭小的矿井中,在不可想象的压迫下工作,几百年后,数以十万计的外来工人在南非的地下矿山里拼命苦干。因为除了危险的采矿工作,他们没有其他的工作选择。
据统计,仅打造一枚黄金戒指,就得用到大约20吨矿石。从环境历史角度来看,采矿意味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在露天采矿区,人们挖掘了许多矿井,矿脉上瓦砾矿石的废料堆严重影响了地理地貌。矿产资源一旦被采尽,矿山地区就将变成一片不毛之地,还有一些被人遗弃的“幽灵之城”,比如说美国内华达州的波迪城。
液压泵造成了一系列的腐蚀,并改变了水域的流动特性,导致鱼类不断死亡。特别是在析出黄金的过程中,被使用过的、毒性非常高的水银会冲入水域,也有一部分被蒸发,在半夜变成雨水落下,严重污染环境。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独立的、装备非常简陋的淘金者们借助水银来获得黄金,并任其自由排放。仅此一项,每年就有40吨的水银被排入了亚马孙河流域。同样,在工业流程中,毒性比水银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氰化物,也会不断地向周边的生态系统释放有毒物质。
柏克利露天矿坑
即使采矿结束后多年,环境恶化的苦果当地民众仍要承担许久。美国西部蒙大拿州的柏克利露天矿坑注满了污水,现在已经变成各种候鸟的死亡牢笼,这些鸟儿栖息在人工湖上,会被这些因淘金而排放的有毒物质给毒死。昂贵的金价导致采金需求增加,与之而来的是自然界中水银毒素增多。因此,格雷教授直言,“黄金的环境史主要也是采矿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史”。
黄金这种永远闪闪发光的贵金属,它的历史会怎样长久地发展下去,谁也无法预测。黄金超过几千年的历史让人有理由相信,将来的后代子孙也会对黄金倾心。尽管在最近几十年中,黄金也成为一种风险投资品,它的价值会时常波动,但大多数人都相信它的稳定性,并且从中看到了可持久的投资价值。
《黄金:权力与财富的世界简史》认为,从根本上说,黄金是没有被使用的意义的,只要人们信任它的价值,那么黄金就能长期保持它的物质价值,黄金的传奇故事还会继续书写。
当其他省的民众
在中秋节这天吃月饼、赏桂花时
唯独浙江省的中秋习俗最是特别
在全国乃至全世界来说
都无法复制,那就是
——观钱塘江大潮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
是观赏钱塘江潮水的最佳时机
今年,受台风“梅花”影响
钱塘江在风雨之中迎来大潮
声如雷鸣,排山倒海
犹如万马奔,蔚为壮观
1
为何钱塘潮被称为“天下第一潮”
世界上有许多河口都有涌潮现象
如亚马逊河,塞纳河、呼格里河等
但无论是涌潮的气势还是历史文化积淀
均不及中国的钱塘江潮
钱塘江潮是世界一大自然奇观
它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
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
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也可以说
它是天时与地利的完美结合
天时——
太阳和月亮的引力
是潮汐形成的主要因素
在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前后
太阳、月亮、地球的中心
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
引力方向也一致
进而吸引海水形成大潮
而一年之中,秋分前后的涌潮最大
所以这才是人们在农历八月十六到廿一
争先恐后观大潮的缘由
地利——
钱塘江入海的杭州湾
呈喇叭形,口大肚小
大量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
河床的容量突然缩小
潮头受到阻碍,后面的潮水又急速推进
迫使潮头陡立,发生破碎,发出轰鸣
出现惊险而壮观的场面
加上杭州湾处在太平洋潮波东来直冲的地方
又是东海西岸潮差最大的方位
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钱塘潮又分为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
杭州湾内有多个观潮胜地
其中又以海宁县盐官镇为最佳
形成了“一潮三看赏四景”的观潮特色
2
钱江观潮的历史文化底蕴
钱江观潮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历史
这一习俗始于汉魏
两宋时期达到空前盛况
为了描述钱塘江大潮的壮美与雄奇
很多中国古代诗人留下了绝美的诗句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这首传世佳句便出自于北宋诗人苏轼
南宋时更是把八月十八这一天
固定为一年一度的节日
之后相沿成习,逐渐成为观潮节
除了苏轼,还有
李白的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
刘禹锡的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孟浩然的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
清乾隆皇帝还曾观钱塘潮留下一首七绝:
“镇海塔旁白石台,观潮端不负斯来;
塔山潮信须臾至,罗刹江流为倒回。”
3
“浙江省”名字的由来和钱塘潮有关
钱塘江,古称浙,全名“浙江”
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
是吴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曾经的钱塘江潮水冲垮堤岸
严重影响杭州城市的发展
据史料记载:
隋末唐初
“人间天堂”杭州西湖附近还是一片沼泽地
农民开垦的田地常遭水患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建都杭州
吴越国王钱镠考虑到
浙江地区入海口的特殊性
受潮汐洪水之苦久矣
尤其重视水利建设
他让人以竹笼填塞石头沉入海中
堆砌成大石塘,塘外再打下木桩
建成了号称“八百年不倒”的捍海石塘
因此民间将这石塘称为“钱塘”
江两岸从此不再受潮汐之灾
这次成功的治理
不仅留下了“钱王射潮”的传说
也使得从此处入海的江流得名钱塘江
而在这之前,钱塘江的名称便是“浙江”
钱塘江不仅不再为害
反而为该地区带来一系列发展便利
发展农商,人口激增
历经两宋时期的发展
使得浙江一带成为富庶之地
钱塘江也拥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后来元朝设立了“江浙行省”
到了明朝便正式以钱塘江的原名“浙江”
设立了“浙江省”
浙江的行政地域也基本稳定下来
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时间在变,人在变
唯一不变的
是这奔流不息的钱塘江大潮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世界潮我看》
收看方式:湖南国际频道现已覆盖全球230个国家和地区,电视用户可调频进行收看,网络用户可通过芒果TV的“直播页面→电视台→国际频道”进行在线收看。
人文/旅游/美食/体验
文化属性+国际范儿
深耕文旅,挖掘地域特色
湖南国际频道潮文化节目带重头自制栏目
每周三18:20
世界潮我看!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因为月球引力影响,地球上的水体多数都有潮汐现象,但强烈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河流入海口涨潮最为迅猛壮观。世界上有千千万万河流入海口,其中涌潮强烈的河流有亚马孙河、科罗拉多河、钱塘江、塞纳河等。
再继续筛选。涌潮最强烈的河流,则属中国的钱塘江潮、巴西的亚马逊潮、印度的恒河潮。
大家都有潮汐,著名的河流还有许多,为何这三条河的涌潮能脱颖而出呢?世界上其他大河如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河、黄河、黑龙江、刚果河,为何不以潮水闻名呢?要知道,钱塘江无论长度,还是流量,在中国都排在20名开外呢。
为什么涌潮集中于低纬度?
我们很容易发现:亚马孙河、恒河、钱塘江三条河流均位于低纬度地区(南北纬30度以内)。
纬度因素,对地球与太阳、月球之间的引力有影响。
地球引力受太阳、月亮的影响。潮汐,主要受月球引力影响,而月球远远小于地球,其只相当地球引力中的一个点,对地球的影响有限,主要作用于距离赤道最近的区域——就周期来说,南北纬30度,可以有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两次潮汐,高于南北纬30度的区域。只有太阳引力一次潮汐。
喇叭口:强潮河流的共同特征
要想拥有强烈的涌潮,水量是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美国的科罗拉多河流经干旱地区,为何也形成强烈涌潮呢?这就涉及到大潮形成的另一个因素——河口形状。
世界上有较大涌潮的河流,如长度、流量不突出的塞纳河、科罗拉多河,均有一个明显的喇叭口。
塞纳河口
科罗拉多河口
塞纳河是一条长度780公里的河流,跟尼罗河、长江、密西西比河相比,实在是太短了,但由于其喇叭口的地形,还是成为著名的涌潮地。科罗拉多河,流经了大片沙漠,但还是由于河口形状,可以形成壮观的潮水。
而世界级的大河尼罗河、刚果河、长江、密密西比河口,都没有以上河流的涌潮那么壮观,我们看看它们的形状。
密西西比河口
尼罗河口
长江口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三条河下游地形平坦,起伏很小,冲积形成了大片三角洲,海岸线平缓。像长江,其入海口海平面以下,是大陆架的一部分,极大地缓冲了入海的水流。涨潮的时候,岸边所受到的冲击比较均匀。
我们看看世界三大涌潮地。
恒河口
钱塘江口
亚马逊河口
喇叭口是如何形成大潮的呢?
以钱塘江为例,喇叭形的河口结构可使潮汐中有更多的海潮汇入杭州湾,推动湾口附近沉积的泥沙向湾内移动,慢慢地便在河口段形成沙坝,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一个个沙坝的阻碍,前锋变陡,涌出水面,不断涌来的后浪又推动着受阻的前浪滚滚向前。与此相同,由于受喇叭口形状的约束,河口越往里缩,潮水与江面的落差就越大,涌潮就此形成。每年八月十八左右,月球引力达到最盛。自古以来,这天左右,成为钱塘江两岸观潮习俗。
各自杀手锏:恒河的西南季风,钱塘江的拦门沙,亚马逊河的流量
低纬度、喇叭口,是恒河、亚马逊河、钱塘江共同的特征,除此之外,三大涌潮还有各自独特的形成因素。
- 恒河
恒河口位于孟加拉国,这里有一个著名的孟加拉湾气旋——孟加拉湾总体上呈三角形,这样的地形在雨季会形成气旋,进而生成风暴潮,在瞬间可使平均水位增加5米之上。由于风暴中心气压较低,在移动过程中引起了海潮上涨。当潮水被挤进一个狭窄通道时,便形成了一道高高的水墙。当暴风骤雨来临,原本就在喇叭口压迫下形成的涌潮,会加倍增强,海水倒灌时有发生。
恒河涌潮独特因素:孟加拉湾气旋和西南季风。
- 钱塘江
从平面上看,钱塘塘江入海口呈现漏斗状,即喇叭口,但在水面以下,还有一道被称为“拦门沙”的沙坎——在乍浦、闻家堰之间,跟周边相比,这道隆起仿佛一道沙坝。喇叭口的形状影响下,潮水被排挤得,已经是越来越强烈。到了这道沙坝的时候,潮头又一次受到压迫,潮头只能顺势上涨,而前浪刚刚被抬升,后浪又一波接一波接踵而至,于是后浪推前浪,潮头打潮头,涌潮激烈程度,瞬间剧增。
一线潮
交叉潮,又叫十字潮
鬼王潮
八月十八前后,浙江沿海是东南季风、台风活动频繁的时段,遇到这样的天气,涌潮将变成潮灾。无论是恒河还是钱塘江,季风的风向跟河流流动的方向,均形成了相对之势。
钱塘江涌潮独特因素:拦门沙和东南季风。
- 亚马逊河
跟其他两条河不同的是,亚马逊河属于超级大河,长度世界第二,流量、流域面积,均为世界第一。如此超级大的流量,是潮水冲击波形成的基础。
下游河道极其宽阔,河道密如网织,让亚马逊河有“河海”的美誉;跟钱塘江一样,亚马逊河口也是喇叭口状。超大水量与喇叭口珠联璧合,使得亚马逊下游有潮水的河段长达1400多公里。
此外,亚马逊河下游河道中还分布着极多的沙岛,它们就像钱塘江的拦门沙一样,形成极大阻力,形成的涌潮,被巴西人用象声的方式称为“Pororoco”,离岸1到2公里处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此外,亚马逊河口河床与海水之间,存在较大落差,这与中国沿海大面积的大陆架不同——由于陆地突然下沉,河水带入海洋的泥沙被沿岸海浪冲走,所以亚马逊河口,并不像长江黄河那样,形成有大面积的河口三角洲。
亚马逊河口沙岛和地形
亚马逊河涌潮的独特因素:流量极大、海岸地形下沉、沙岛众多。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说的是钱塘江潮闻名天下。 其实江苏也有一处以潮著称的奇观,这便是苏北灌河的“虎头潮”。 昔日诗人早有描绘:“野马脱缰恣意为,声闻十里势无回。观潮胜似 钱塘美,碎雪飞天玉月摧”。笔者也曾亲身经历过两次灌河虎头潮考 验,那排山倒海、黑云压城之势,极为震撼,真的恐怖。《西游记》 中“二郎神灌口(灌河口)斩健蛟”打斗场面惊心动魄,我想必一定是 吴承恩看了灌河虎头潮而触景生情吧。古往今来,灌河虎头潮是怎么 形成的,人们总想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灌河虎头潮与钱塘江大潮同属于涌潮,要想搞清楚灌河虎头潮形 成原因,还得先了解涌潮形成的基本条件。
所谓涌潮,是指由于外海的潮水进入窄而浅的河口后,波涛激荡 堆积而成。
1 天文因素:农历月初和月中,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直线 上,此时日月对海水的引力最大,易形成大潮,涌潮随之增至最大。 2 地形因素:世界上凡能形成涌潮的河流,其河口一定是喇叭状。
这样,当大量潮水从河口涌进来时,由于河面收缩,易造成潮水骤然 上升,高出河流原来水面数米,形成了涌潮。钱塘江大潮为什么壮观 天下无,为什么农历每月的月初和月中如期到来,其主要原因是得益 于典型的喇叭型河口(钱塘江河口宽度约为 98km 且迅速收缩)。
长江的广陵涛也属涌潮,也曾闻名遐迩。据资料记载,当时长江 入海口同今天的杭州湾一样也是典型的喇叭状,潮水上溯至广陵城南 曲江江段时,因水道曲折,又受江心沙洲的牵绊,形成滔天怒涛。而 广陵涛的消失,其原因也是随着长江所挟带的泥沙日益淤积,喇叭口 也渐渐不在典型,形成洪涛的条件越来越弱,以至消失。
另外,涌潮的形成还跟平缓沙质河床有关,这样的河床对潮流起 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水前坡变陡,速度减缓,从而形成后浪赶前浪, 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现象,这更有助于涌潮的形成。
3 气象因素:风对涌潮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世界四 大涌潮都有盛行风相助。巴西的亚马逊河大潮受信风作用、法国的塞 纳河大潮受中纬度西风影响,印度的恒河夏季受南亚夏季风作用,而 钱塘江大潮夏季受东南季风作用。
4 水文因素:河流对海水有着顶托作用,所以上游的来水量大小 也或多或少影响着涌潮形成与发展。
灌河虎头潮属于涌潮,当然上述这些因素也是造就灌河虎头潮的
重要因素。但灌河虎头潮个性十足,怪僻奇特,总是来无踪去无影, 显得特别诡异。那么为什么灌河虎头潮不象钱塘江大潮守信,必定还 有其他特殊的因素,下面来分析一下其成因。
灌河是苏北地区最大的潮汐河流,东西流向,干流全长 174.5 千 米,平均河宽 350 米,水深 7-11 米,河口为喇叭形。在古代,灌河 虎头潮为灌河八景之一,近些年来也时有发生,如,1978 年、1983 年、1984、1991 年,显然,灌河的虎头潮不象钱塘江大潮每月都如 期到来。但是,既然灌河也时有虎头潮发生,说明它具备涌潮形成基 本条件。
其一,灌河喇叭型河口不够典型。
从地图上测得,灌河喇叭形河口宽度约为 5km,河口不够开阔, 来水量偏小,向内收缩缓慢,涨潮时,潮水难以出现迅速抬升现象。 所以,每当偏东风或天文引潮力等因素不够给力,便难以形成虎头潮。
其二,风向对虎头潮的形成起到举足轻作用。
为了搞清楚虎头潮的成因,笔者多次走访灌河两岸。一位张氏老 船民描述发生在 1983 年农历 8 月 18 日虎头潮情景:“那天,西南风 特别强劲,大潮河(灌河)河水退潮时,流速特别快,水位比平常也低 了许多,河床几乎要显露出来了,我们的船搁因此浅在滩上。午时三 刻,雷鸣股的声音由远及近,很快,一堵高大的水墙压了过来,太吓 人了......”。从中可以了解到,这次虎头潮的形成,与强劲的西南风 有着密切的关系。
经历过 1978 年、1983 年、1984 年、1991 年虎头潮的几位船民, 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虎头潮到来之前,偏西风特别强劲,灌河水位 退得特别的枯。
看来灌河虎头潮的形成还真的与西南风有关,细加分析,这或许 还是灌河虎头潮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西南风与灌河下游走向基本一 致。灌河落潮时,在强劲的西南风助推下,潮河水位比正常要低许多, 形成较大的落差,这样涨潮时,更有利于海水爬行河水之上;其次, 在西南风次送下,落潮水流速度快,当与涨潮时海水相遇,也会激起 潮水抬升;第三,在西南风次送下,河水比正常偏浅,这时海水进入 河道时,因易与河床沉沙摩擦使潮水速度减缓,前坡变陡,后浪赶前 浪,一浪叠一浪,一浪高一浪,更易形成涌潮。
灌河口虎头潮发生时,尚需东风推波助澜。此时此刻,老天爷须 将偏西风调转为偏东风,当然,因海陆比热容差异,白天多盛行自海 洋吹向陆地的海风,也为东风助一臂之力(查看资料,灌河虎头潮多 发生于白天)。试想,虎头潮出现的前后,先吹偏西风,几小时后转
成偏东风,这也太为难了老天爷,这样的机率出现实在太小,如此苛 刻的条件,也是虎头潮难露真容的主要原因之一。
其三,人为因素。
虎头潮有近 30 年没有发生了,这间隔的时间有些偏长,这或许 人为因素对灌河虎头潮影响也很大,如社会经济发展,生活生产用水 量增加,流域中上游的桥、闸增多,对水资源的调控,为了提高通航 能力,疏浚河道等等,或多或少影响了流量、流速及含沙量等水文因 素,继而影响虎头潮的形成。人们甚至开始担心灌河的虎头会不会象 长江广陵潮、山东青州潮消失。
世界著名的四大大潮壮无比,而带有美丽传说的灌河虎头潮却是 一道独特的水上景观,但愿灌河虎头潮永存人间。
(一家之言,尚需进一步求证)
撰稿者(Zyb)
下一篇:炒黄金现货入门(现货交易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