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学习网

怎么买股票_怎么买股票入门_新手怎么买股票 - - 股票学习网!

医药电商平台概念股(医药电商未来趋势)

2023-04-08 19:04分类:跟庄技巧 阅读:

每日复盘,今日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医药股逆势走强,T+0交易复盘讲解

 

01 指数与板块分析

股市收盘,上证指数跌0.77%,深证成指跌1.61%,创业板指跌2.51%。沪深两市今日成交额9141亿,外资净买入20.29亿。

板块方面,医药股逆势走强,新冠药方向领涨;美容护理、服装、小家电、食品、乳业等大消费股持续反弹;军工股午后异动。下跌方面,信创概念股集体调整;ChatGPT概念股震荡走弱。

 

02 T+0实操分析

第一只票: 中国医药 医药电商

第一笔交易:午后,医药板块继续走强。中国医药在下午开盘后,缓慢上涨。在13点08分,中国医药持续放量突破前高,且医药板块仍在持续走强。因此,可在此处跟随买入一笔。

 

第二只票: 洪都航空 通用航空

第一笔交易:在13点56分,洪都航空放量上涨,且此时整个板块开始异动拉升,洪都航空大概率会向上拉升突破均线,因此可在此处跟随买入一笔。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股票做T技巧。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做T复盘心得分享,所提股票不能作为买卖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艺艺 杭州报道

继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布洛芬之后,蒙脱石散、肠炎宁等消化系统常用药也开始被抢购。

1月1日以来,奥密克戎新变种的毒株XBB.1.5在美国迅速蔓延,已成美国“头号流行毒株”。与此同时,一张建议公众准备“蒙脱石散、整肠生、益生菌”等药品的截图也在网上流传,引发热议。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查询天猫、京东、美团买药等互联网电商平台,不少药店的蒙脱石散处于无货状态。

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共有42条包含“蒙脱石散”的国产药品获批文号,涉及华润双鹤(600062.SH)、康芝药业(300086.SZ)、罗欣药业(002793.SZ)、方盛制药(603998.SH)、华纳药厂(688799.SH)、康恩贝(600572.SH)等多家上市药企。

此外,“肠炎宁”的11条国产药品获批信息中,也有康恩贝、葫芦娃(605199.SH)等生产厂家。

这一波“囤药行情”,迅速传导到二级市场。

1月3日,蒙脱石散概念股全线飘红,康芝药业、仟源医药(300254.SZ)接近20厘米涨停,华润双鹤、方盛制药涨停,华纳药厂也大涨近10%。

多家药企回应生产情况

“最近,蒙脱石散的销售订单确实有增加,公司已经在加班加点生产。”1月3日,华纳药厂董事会办公室人士介绍,蒙脱石散是公司消化系统药物的核心品种之一。

据华纳药厂董办人士指出,根据米内网数据,2021 年公司蒙脱石散产品在国内城市公立医院、城市社区、县级公立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终端市场占有率为 36.38%,排名第一。

目前,华纳药厂的蒙脱石散已通过一致性评价,并中标了国家集采。

根据2019年9月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的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华纳药厂(3g*15袋)、哈药集团中药二厂(3g*12袋)、浙江海力生制药有限公司(3g*12袋)的蒙脱石散相应规格拟中选,价格分别为4.16元、3.6元、3.95元。

1月3日大涨19.94%的康芝药业,旗下也有蒙脱石散产品。

当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致电康芝药业证券部,对方提到,“公司的蒙脱石散产品,已于2021年初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不过,康芝药业该人士强调,除了蒙脱石散受关注,“近期公司感冒、退热、止咳、腹泻等产品(如感冒清热颗粒、布洛芬颗粒、尼美舒利颗粒、盐酸左西替利嗪颗粒等)订单量都有较大的增加……公司通过外招、从其他基地内部调动员工、调整排班等方式加班生产,以保各种产品的供应”。

“蒙脱石散”概念股方盛制药,今日收获一个涨停。

早在2021年1月,方盛制药旗下蒙脱石散,通过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财报显示,2021年全年,方盛制药生产蒙脱石散5490.48万袋,销售6087.88万袋。

不过,对于蒙脱石散的订单是否增加,1月3日,方盛制药证券部人士并未明确回复该问题,其仅表示,“公司按照正常的生产经营计划推进”。

此外,1月3日,布局肠炎宁胶囊、肠炎宁颗粒等系列产品的葫芦娃(605199.SH)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公司目前肠炎宁系列产品订单大量增加,线上线下渠道均出现不同情况的缺货”。

对此,葫芦娃已制定了详细的生产计划,“公司已将肠炎宁系列产品列入保供产品名录,着手启动24小时三班保供增产,按保供产品要求,以保证药品原料采购资金安排优先、排产优先、物流运输优先”。

“囤药行情”背后不乏资金炒作

对于蒙脱石散、肠炎宁等药物的脱销,有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认为,“主要是大家对变异的新冠毒株有一些恐慌情绪,进而跟风备一些药物”。

1月2日,微信公众号“上海网络辟谣”针对网传的“蒙脱石散、整肠生、益生菌”等用药建议的截图指出,“经核查,该截屏夸大了XBB.1.5的致病性,而且不排除别有用心者借此推销产品”。

在市场需求之外,蒙脱石散概念股的走红,则不乏市场资金的炒作。

有市场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不排除游资提前埋伏相关标的,故意释放消息拉高出货的可能,类似的炒作现象应该引起监管层关注。

根据康芝药业1月3日龙虎榜,公司全天成交金额3.09亿元。其中,知名游资赵老哥的常用席位中国银河证券绍兴营业部位列买入第三,净买入646.78万元;此外,中泰证券上海周家嘴路营业部、中国银河证券厦门湖滨中路营业部分列买入第一、第二,买入金额分别高达1199.94万元、677.17万元。

无独有偶,在仟源医药1月3日的龙虎榜中,有多只实力营业部现身。

如买二席位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上海分公司,该席位买入841.80万元,卖出20.41万元,净买额为821.39万元;买四席位为开源证券榆林分公司,该席位买入520.57万元;此外,买五席位为华鑫证券深圳分公司,买入502.95万元。

从多位医药业内人士的科普来看,感染新冠后如出现腹泻症状,更应该对症下药。

如被认证为“浙江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的朱海峤在微博发文称,“蒙脱石散是一种治疗腹泻时常用的辅助药物,很多人把它错误地理解为止泻药。其实它并没有止泻作用,但它有粘附病毒的作用”。

朱海峤指出,“如果感染XBB,出现相关的胃肠炎症状是可以用这个蒙脱石散的,但是腹泻时更重要的是防止脱水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因此,腹泻严重的患者应给予口服补液盐(ORS)。如果给儿童备药,应该备ORS III号配方”。

另据媒体报道,广东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廖山婴也提到,“新冠感染后如果发生腹泻,原因有多种。新冠病毒本身就会感染胃肠道黏膜,导致病毒性肠炎,从而发生腹泻。另外,肠道菌群失调、患者自身的基础疾病都有可能导致或加重腹泻。病毒感染性腹泻病程有自限性,一般不超过1周”。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旷实,罗佳荣,叶敏婷)

一、B2C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有多大?

(一)政策梳理:从鼓励到规范,政策导向趋严

政策推动下,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从一致性评价、《药品管理法》修订, 到医药集采、医保支付改革等,杜绝“以药养医”、推进医药分开是大势所趋,处 方外流的确定性高。医药电商以便利性、选择的多样性成为处方外流的重要渠道。 根据米内网,2021年我国线上药店销售额(药品+非药)达到2234亿元,是继公立 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线下药店之后的第四大销售终端。在消费者需求的驱动下, 医药电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疫情进一步推动了医药零售的线上化进程。手握销量 和流量,医药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国内医药流通领域重要环节之一。

商业模式看,医药电商行业仍然处在摸索阶段,互联网的流量为王、流量变现等特 点和医药的严肃、社会公共事业属性之间存在天然矛盾,因此政策上对行业发展的 态度较为谨慎。网售药品(OTC+处方药)的政策经历了从禁止到放开,再到严格规 范的曲折演变。具体来看,网售OTC的限制逐步放开,但处方药的线上流通经历了 政策上的反复。

1999年《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禁止处方药、非处 方药(OTC)的线上销售;2005年,《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放开OTC 的网上销售,但网售处方药仍然被明令禁止;2017-2018年先后两版《网络药品经 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中均明确规定不得通过 网络销售处方药。直到2019年修订的《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才开始允许网售 处方药,并坚持线上线下销售一致原则。同年,《征求意见稿》修订的第三版也给 网售处方药松绑,允许有条件放开网络销售处方药,叠加疫情催生大量线上购药需求,行业加速发展。

由于行业仍然存在一些不成熟的模式, 2021年下半年开始,政策对网售处方药开始 收紧,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但并未改变网售处方药的大趋势。2022年9月,《药品 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下称“办法”)正式出台,靴子落地。办法再次在政策层面肯定了网售处方药,大趋势仍然是围绕“线上线下一体化”原则持续推进规范 化。具体内容看,办法主要涉及四大方面:

(1)落实药品经营企业主体责任,对网 售药品的企业主体提出了更细致的要求。强调药品网售全流程的服务环节的完善, 包括药学服务、药品追溯等等,进一步明确网售药品企业的责任。(2)压实药品网 络销售平台责任,对医药电商平台在售药流程、监管、质量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 更细致、更严格的要求。包括:配备药剂师、对网售药品全流程留存记录、履行对 网售药品企业的监管职责等等。将网售药品的流程进一步与线下售药趋同,落实了 平台主体责任,强调平台作为第三方监管的职责和义务,有助于平台合规整改、有 序发展。

(3)明确处方药网络销售管理,对网售处方药做了单独的、更严格的要求。 包括:实名制、处方不可重复使用等等。“先方后药”对平台在前台的处方药展示、 销售转化逻辑造成一定影响,具体落地措施对平台造成的影响还需到12月正式实施 后观察。(4)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强化各级监管部门的监管措施,将监管职责落 实到各级监管部门,将上层政策导向落实到具体实施层面,有助于推进行业规范化 发展。

根据各自官方App,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大头部平台在处方药销售方面目前均已 形成了完善的“线上复诊——互联网医院执业医师开具处方——药师审核处方—— 购买处方药”流程,在《办法》落地前就已经针对大部分条款落实了合规整改,整 体实现了平稳过渡。截至2022年10月底,仅有新增的对前端展示、销售环节的要求 尚未实施相应调整,预期在12月《办法》正式开始实施后,能看到头部平台做出相 应调整。

除了处方药限制外,线上购药的另一大限制来自于无法医保报销。我国医保以社会 保险为主,商业化程度低,十四五健康规划明确指出,医保支付一定要流向实体机 构或平台。药品报销方面,部分城市正参与试点,医保正尝试打通线上电商,并通 过O2O方式配送药品,核心宗旨仍然是必须是实体机构(线下药店)接入医保,目 前尚未实现规模化。因此,短期内无法医保报销或是限制医药电商天花板的一大因素;但长期来看,医保如若能够打通线上平台,市场空间或将大幅提升。

政策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要影响因素。政策端对医药电商,尤其是网售处方药进 行了严格规范,这一方面再次肯定了网售处方药的合法性;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规范 了行业发展方向,加速长尾企业出清,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中短期看,由于监管 难度高、工作量大,且《办法》虽然正式推出,但12月才会正式实施,后续需要持 续关注实际监管的严格程度,以及各大互联网平台的应对措施;长期看,持续推进 “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不变,更安全合规、更具品牌效应的医药电商平台将更 受消费者信赖,利好头部平台。

(二)药品:增量空间大,政策导向性强,加速推进线上化

1. 处方药:政策严格规范,供需两端持续推动处方外流。网售处方药短期内政策趋严,但长期看,随着政策底夯实,行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 段,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从需求端驱动因素分析,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到2021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已经提升至14.2%(根据 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制定的标准,超过7%就表示进入老 龄化),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将带来更庞大的医疗需求市场,尤其以糖尿病、高 血压等慢性病为主要病症。

慢性病管理需求具有长期增长动力。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我国慢病相关支出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持续提升,2020年慢病相关支出达4.1万亿,占医疗卫 生总支出的56.7%,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7.8万亿元,占医疗卫生总支出的比例将 提升至68.1%。从慢病管理的类型看,分为慢病产品销售和慢病管理服务,慢病管 理服务处于行业发展早期,医患心智还需要时间养成,因此慢病管理市场的大部分 份额来自慢病产品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2020年,慢病产品销售规模达2.08 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提升至3.5万亿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规 模的增加将推动慢病管理市场的持续发展,创造万亿级的市场空间,而处方药销售 额中的大部分都来自于慢性病管理药物。

供给端看,医药集采、两票制等政策的推进,压缩了处方药院内渠道的空间,药企 对以量换价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入院难度的增加,使得一些药企转而发力院外渠 道。电商渠道具备流量优势,能够触达更广范围的消费者;成本端,电商渠道也省 去了一部分药企配送到医院、乡镇医疗机构的配送费用,因此,越来越多的药企开 始重视电商渠道的开拓与运营。 在供需两端驱动下,B2C处方药销售额占比持续提升,保持高增速。根据中康CMH 数据,2020年,B2C渠道全国处方药销售额占比仅13%,2021年占比大幅提升至22%, 22H1占比进一步提升至24%;增速看,处方药2021年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145%, 截至22年6月的过去12个月销售额同比增长51%,继续保持高增速。

从品类看,慢病管理占据主要份额。根据中康CMH统计,B2C销售额TOP10的品类 中,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用药增速较快。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不含高血 压)销售额在截至22年7月的过去12个月在B2C电商渠道的销售额排名第5,同比增 速高达57%,高血压用药则排名第9,排名同比提升2位,销售额同比增长50%。人 口老龄化带来的慢病管理需求是长期可持续的。我们认为,处方药的增量空间短期 看保持高增速,长期看也将保持稳定增长。拆解处方药线上零售市场规模的驱动因素,处方药线上零售市场规模=处方药总销售 额×处方外流比例×线上化率(在线零售药房销售额占零售药房比例)。

(1)处方药总销售额:根据IQVIA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处方药销售总规模达到 13145亿元,同比增长8.5%。人口老龄化、慢性病管理需求的持续增长驱动处方药 市场规模长期增长。(2)处方外流比例:对比美国、日本来看,美国1963年就规定了“医药分开”, 规定医师仅有诊断权和处方权,但无调配处方权,患者购买处方药的主要渠道是药 店、邮购。美国医疗费用过于昂贵,大部分就诊患者会选择医保支付,保险公司为 了方便管理,将同药厂议价的谈判权和药品管理权外包给第三方PBM,第三方付费模式下,药品的使用不是医生决定,而是PBM和支付方共同 决定,利益独立使得处方外流不受限制,造就了药品零售商的兴起。根据圆心科技 招股书披露,2019年美国院外处方药占医药市场总额的比例高达70%,而同期中国 仅为23%。根据IQVIA统计,2018年美国共开具58亿张处方,其中零售、邮购渠道 占比93%。从市场规模看,销售额达4820亿美元,其中,连锁药店渠道销售额1400 亿美元,邮购药房1207亿美元。

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数据,日本处方外流比例已高达70%左右。对比美国和日本, 目前中国院外渠道占处方药销售的16%左右。如前述分析,处方外流是确定性趋势, 根据圆心科技招股书引用的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处方药零售市场 规模达到2340亿元,测算得到处方外流比例约17.8%。参考日本医药分离比,我国 处方药外流比例目前处于日本1994年水平,在政策驱动下,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3)线上化率:根据IQVIA,2021年,我国处方药线上零售市场规模同比提升71.9% 至249.8亿元,渗透率(占院外处方药零售市场比例)同比提升2.9pct至10.7%。处 方药线上零售渗透率整体提升较缓慢,2020年受疫情催化,同比提升4pct。虽然受 政策导向趋严、线上医保难接入等因素的限制,处方药线上销售尚未完全放开,但 后疫情时代,考虑到线上药房的流量优势、价格优势,预计线上化将持续推进。

2. OTC:流通性上没有限制,消费习惯的线上化迁移驱动。拆解处方药线上零售市场规模的驱动因素:OTC线上销售额= OTC零售市场规模× 渗透率。 (1)OTC零售市场规模:OTC无需处方即可购买,药品属性没有处方药那么强, 在商品流通属性上没有限制,但消费频次较低,属于低频消费。根据IQVIA和圆心科 技招股书中援引的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OTC零售渠道占比2020年提升至79.3%, 2021年进一步提升至84%。根据《中国非处方药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建议》, “十四五”期间,中国OTC市场规模将增长到3500亿人民币以上,年复合增长率6% 以上。

(2)线上化率:根据IQVIA数据,2021年我国OTC线上零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30.2% 至258.6亿元,线上化率同比提升1pct至12%。线上化驱动力看,一方面,需求端看, 大部分患者仍然习惯线下购药,线上消费心智有待培养;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处 方药转为OTC,OTC供给端扩容,互联网为OTC营销拓展了更多元的方式。随着人 们对健康管理的意识提升和线上购药心智的成熟,OTC线上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

(三)非药:线上化率相对较高,目前零售端占比高,政策风险小

非药品零售市场主要包括保健品和家庭医疗器械两大类: 1. 家用医疗器械:健康管理认知强化,家庭自检自测需求扩大 医疗器械按使用场景可以大致分为医用医疗器械、家用医疗器械、医疗耗材三大类。 医用医疗器械主要用于院内诊疗,医疗耗材主要在体检中心等场景使用,家用医疗 器械则是面向家庭使用场景,具有小巧、便携、易于操作等特点。

需求端看,近年来社会对健康管理的认知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日常生活 中主动检测、预防。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人群的增长,银发人群对 家用医疗设备的需求也持续增加。疫情影响下, 家庭对体温计、血压血脂血糖“三高”检测仪、雾化器等检测、护理类家用医疗器 械的“囤货”需求增加。根据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2021年中国家用医疗器械天猫 销售额排行中,TOP6种类分别是:康复护理、家用监测、呼吸健康、听力健康、 医用用具、检测试纸。其中,检测试纸增速最高,彰显社会整体健康监测、疾病预 防意识的提升。

根据米内网数据,2018年国内零售药店医疗器械总规模为741亿元,占整体零售药 店销售12.1%的份额。其中,网上药店器械规模约为507亿元,占68.4%;实体药店器械规模约为234亿元,占31.6%。国家药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8/31的 过去12个月,全国医疗器械网络销售备案数量同比增长157%,网络交易服务第三方 平台备案数量同比增长40%。线上已经成为医疗器械零售销售的主要渠道。

根据艾媒咨询,2020年家用医疗器械在医药电商B2C端占比达到24%,销售额约200 亿元。增速方面,2017-2020年,我国家用医疗器械增速较为稳定,考虑到家用医 疗器械如血压计、血糖仪等,受慢性病和老龄化影响,科技发展推动可穿戴设备的 普及,家用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稳定增长。渗透率方面,考虑到线上化消 费心智的普及,以及医药电商的便利性,以鱼跃医疗等头部家用医疗器械企业加大 在电商渠道的投入,预计线上化率将进一步提升。

2. 保健品:医疗属性弱,互联网营销优势赋能,推动线上零售规模增长。如前所述,根据中康CMH数据,B2C销售额排名前两位的品类分别为维生素矿物质 补充剂、滋补保健类,保健品占据了线上线下零售药店最高的销售份额。截至 2022/7/31的过去12个月,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滋补保健类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分别 为7%、5%。

保健品在流通性上与快消品没有差别,且不能医保报销,在医药产品中整体毛利率 是所有品类中最高的,线下药店往往喜欢向消费者推广各类保健品,形成“药品吸 引用户,保健品创造盈利”的模式。线上化看,保健品安全隐患小、利润空间大、 不受医疗“严肃性”限制,互联网平台可以更好地发挥优势,通过营销推广吸引流 量。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自身健康,对保健品的需求近年来大幅提升,带来 保健品线上销售的热潮。需求端驱动力看,考虑到保健品受老龄化加剧影响,以及 年轻群体对自身健康状况的关注度不断提升,90后成为购买保健品的新生力量,带 动线上化率的提升。

二、B2C医药电商龙具备规模效应和长期优势

根据分析,处方药是医药电商增量空间的最大来源,也是各家平台近年加大力度布 局的领域。短期看,由于政策趋严、医保不接入等原因,处方药流向线上尚未完全 放开,但供需两端共同驱动下,处方药线上销售额仍然保持了较高增速。一旦政策 放开,市场或将迎来高速扩容。长期看,随着互联网医疗模式在政策规范下逐步成 熟,医保有望接入线上平台,为B2C医药电商行业创造庞大的市场空间,这部分增 量空间将由更具竞争优势的头部电商平台瓜分,行业的马太效应将加剧,头部平台 竞争优势最为明显。

(一)两大龙头竞争优势稳固,市占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根据叮当健康招股书披露,2021年按收入计,京东健康占数字零售药房市场份额的 10%,是最大的医药电商平台,阿里健康排名第二,市占率达到6.5%,叮当健康排 名第三,市占率1%左右。其余83%的市场份额则包含了大量入驻平台的药店、药企 等。市场竞争格局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龙头优势稳固,市场目前较为分散,随 着自营能力的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有较大可拓展空间。

商业模式看,医药电商B2C包括自营模式与平台模式,自营模式盈利来自销售价差, 平台模式盈利来自抽佣与广告。从商业模式、核心竞争力、流量、商品SKU等多方 面对比,自营模式在品控质量、售后咨询、物流配送等方面存在优势,能带给用户 更好的购药体验;同时行业进入壁垒更高,竞争格局更为友好。此外,自营业务下, 公司可以根据历史销售情况、消费者用药反馈等数据,对现有销售产品矩阵进行动 态调整,筛选出评价最高、疗效最好的商品,进一步提高存货周转效率。但相比于 平台模式,自营模式在成本控制、SKU品类、用户覆盖广度等层面存在劣势。

从互联网电商角度看,平台模式下,医药电商平台仅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连接药店 和消费者,核心竞争力在于B端、C端积累足够多的用户流量以后,形成双边网络效 应。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头部平台受益于集团引流,优势明显。 自营模式下,平台自己参与“卖药”,商业模式类似零售药店,更考验医药电商平 台的供应链、履约等多方面能力。京东健康依托集团成熟的自建物流体系,能够实 现较高的履约效率。 从医药角度看,如前所述,处方药是医药电商长期增长的核心驱动,诊疗环节创造 新的购药需求,能够实现“诊前——诊中——诊后”医疗健康管理闭环的平台,更 能实现流量的内循环,并通过互联网诊疗环节为医药电商创造新的购药需求。

(1)流量优势:集团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平台引流,高频打低频持续渗透。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具备显著的流量优势,依托母公司阿里集团和京东集团的庞大 用户流量基本盘,在集团用户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根据公司财报披露,京东健康 整体(包括平台业务和自营业务)截至22年6月的YAU(过去12个月通过京东大药 房、线上平台、全渠道布局进行购买的用户)达到1.31亿人,同比增长20.9%;渗 透率看,22H1,京东健康在京东集团活跃用户中的渗透率提升至22.6%,同比提升 2.2pct。阿里健康自营业务截至22年3月的活跃消费者(过去12个月在自营店实际购 买过一次及以上商品的消费者)达到1.1亿人,同比增长22.2%,在阿里巴巴集团整 体国内活跃消费者中的渗透率持续提升至11%。

医药电商是低频生意,消费者复购频率低,天猫、淘宝、京东这样的综合性电商平 台,天然拥有更大的流量,能够为医药电商业务引流,具有高频打低频的优势,相较其他独立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流量优势显著。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大头部平台 持续向集团用户渗透,解决了流量入口的问题,又有本质相似的综合电商业务模式 的成功经验作参照,建立了明显的竞争优势,抢占最大的市场份额。巨大的C端流量 优势为平台吸引了大量第三方药店、药企入驻,进一步补充平台的3P业务,丰富SKU, 由于自营药品需综合考虑规模成本与供应链管理效率等因素,无法覆盖全部品类, 因此引入第三方药店提供长尾药品,能够对自营业务形成有效补充,吸引更多用户 购买。双边网络效应下,形成聚合的头部医药电商平台。

3P平台业务对比来看,阿里健康接入天猫平台,在C端的流量优势更大,吸引更多B 端商家入驻。2021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平台入驻的第三方商家数分别达到1.5 万家、2.6万家。相比京东深耕自营业务,天猫在第三方平台方面积累了深厚经验, 成熟的运营模式可以复制,第三方商家数保持高速增长。京东平台近年加大对POP 店铺的引入和扶植力度,自建京东物流为更多长尾商家提供履约服务,提升平台业 务竞争力。

从抽佣看,阿里健康的平台业务与天猫平台深度绑定,持续收购天猫平台相关业务, 包括医药、医疗器械、成人计生、医疗和健康服务等类目电商平台业务,同时也为 天猫医药平台提供对未收购业务的外包服务。平台向商家收取软件服务费(即抽佣), 再根据是否从天猫收购分为两种分成模式,已收购品类中,药品品类佣金的60%归 阿里健康,其他品类50%归阿里健康,未收购品类则是由天猫平台向阿里健康支付 向商家收取服务费用的21.5%。根据平台官网披露,不同品类的抽佣比例差别不大, 除成人计生、隐形眼镜两类是4%外,其余品类抽佣比例均为3%。京东健康整体抽 佣比例高于阿里健康,平台使用费按年计仅1w2/年,相比阿里健康的3w/年更便宜, 保证金标准与天猫平台专卖店相近。

此外,京东健康对部分类目提供FBP模式,即 商家将产品寄往京东仓库,后续的仓储、运输等服务由京东承担(商家需额外支付 仓储和物流费用),提升商家的履约质量,支持货到付款(SOP不支持),可以满足不能给客户开发票的商户需求。不考虑保证金,大致测算商家在年销售额低于45w 时,入驻京东健康服务费更低,反之则入驻天猫平台服务费更低,京东健康对长尾 商家更友好。

(2)自营优势:供应链、履约优势加持,自营业务长期发力。我们认为,对于健康管理、药品等产品与服务,用户天然对1P有天然的信任。京东 健康与京东主站的自营为主、质量可靠风格一致,自营业务建立了更强的品牌效应, 同时搭建了更完善的物流供应链体系,自营业务贡献占比持续提升,占公司总收入 的近90%。公司从上游药企或医药经销商处采购医药产品,通过“京东大药房”销 售给用户。依靠采购的规模优势,并减小B端流转过程中经销商数量,公司能以更低 的成本购买医药产品,并向用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

公司自营业务在线下也有布局,但体量较小。截至2022H1,公司在一二线城市有约 200家线下药房(院边店),能够很好地承接院内流出的处方药需求,并将线下流量 转化为京东健康的线上流量,线上业务积累的用户数据则为线下药店的销售提供支 撑,实现线上线下业务的协同发展。 而依托京东大数据分析,公司以下游持续提升的用户数据反哺上游医药公司数字化 运营,推动自营业务中药品收入的高速增长,竞争壁垒进一步加强。根据公司业绩会披露材料,从品类结构看,自营业务中新特药的销售不断扩大在行业内的领先优 势,国内外多家药企的新特药在京东大药房在线首发,平台有效助力上游医药品牌 加快数字化运营。

阿里健康自营业务的竞争优势看,自营业务的“1+3”优势驱动业务持续增长。1大优 势是互联网公司的核心和基础:流量优势。公司背靠阿里集团,天猫、淘宝平台为 阿里健康的“超级药房”矩阵提供庞大的流量优势,打造天然护城河;3大亮点是指 从选购药品环节的24小时药师服务优化购药流程,到好物平台向线上用户提供全链 路的药品保障,再到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将产品高效、及时地送达,三大运营亮点进 一步提升购药闭环中每一环节的竞争力。截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健康建立了高 效的配送网络,完成17地29仓的布局,自营药品次日达配送服务量占比提升至76%。

(3)品类优势:保健品营销优势显著,药品销售驱动自营业务收入增长。具体看京东、阿里两大平台不同品类的GMV情况(1P+3P),根据魔镜数据披露, 两大平台的药品(OTC+处方药)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受疫情影响,京东平台药品销售额同比提升152%至110.6亿元,阿里平台药品销售额同比提升184%至 144.7亿元。处方药销售额比重持续增加,成为GMV增长的主要驱动,也是平台主 要发力的领域。保健品贡献了两大平台早期销售额的主要份额,2020年京东保健品 GMV同比增长79%至178.7亿元,阿里保健品GMV同比增长52%至601.9亿元,但增 速显著低于药品增速,占比逐步缩小。

GMV的品类结构分布差异与平台特性有关,阿里平台的GMV在天猫产生,如前所述, 作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电商平台,天猫商品SKU丰富,聚集了大量流量和第三方店 铺,在保健品这样医药属性较弱、快消品属性较强的商品销售方面,具有更大的3P 业务竞争优势。从GMV量级看,京东保健品销售额2020年不到200亿,而阿里保健 品销售额则达602亿元,是京东的三倍以上。

具体看两大平台在增速最快的药品品类的GMV情况: 处方药看,根据魔镜数据,2020年京东平台处方药细分品类销售额TOP5分别是心 脑血管用药(20亿)、男科专科用药(10.6亿)、肝胆用药(7.4亿)、神经系统用 药(6.9亿)、风湿骨外专科用药(4.9亿);阿里平台处方药细分品类销售额TOP5 分别为男科用药(8.1亿)、心脑血管用药(6.3亿)、皮肤及性病用药(4.9亿)、 肝胆用药(3.0亿)、风湿骨外科用药(2.4亿)。受慢性病患者群体日益增长的需 求驱动,心脑血管、风湿骨外科等慢性病治疗药物的占比较高,此外,较为隐私的 男科用药由于消费者在线上购买能够享有更好的隐私保护,销售额在两个平台排名 都排名靠前。

OTC看,2020年京东平台OTC销售额TOP5品类分别是:补益类用药(5.4亿元)、 维钙营养(4.1亿元)、消化系统用药(4.0亿元)、皮肤用药(2.6亿元)、风湿骨 外伤用药(1.9亿元),补益类药品中,东阿阿胶、汇仁、同仁堂等中国传统补益类 产品销量领先;其中肠胃用药销售额是第二名补益安神销售额的2倍,奥利司他作 为最受欢迎的OTC,占肠胃用药销售额的80%+。整体看,京东、阿里TOP10 OTC 的销售总额分别为23.1亿元,81.9亿元,产品的细分类目重合度高,都以气血虚、 肠胃消化问题、皮肤问题等无需就医的日常小毛病相关药品为主,这类需求始终存 在,尤其是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同时线上消费习惯的 养成使得这部分用户向医药电商转化的成本非常低,带动OTC产品销售额持续增长。

收入角度看,自营业务对平台的收入贡献更高,对比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自营业务 收入的品类结构,阿里健康药品收入占比更高,截至2021/9/30的过去6个月,药品 收入占比64%;京东健康药品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0H1,药品收入占比提升至29%, 根据22H1业绩会披露,京东健康药品收入目前已经超过50%。趋势看,自营业务越 来越依赖药品销售贡献收入,处方药销售保持较高增速,是未来自营业务收入增长 的核心驱动力。

(4)“医+药”业务闭环优势:在线问诊创造处方增量,协同效应驱动业务增长。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医药产品售卖的最大需求承接自诊疗环节开具的处方。我们 认为,线上医疗服务在“严肃医疗”、“线上线下一体化”等基调下,盈利空间较 小,但能够对医药电商业务起到支撑作用。中短期看,由于政策端对“先方后药” 的限制,满足合规要求的“医+药”业务闭环有助于推进平台处方药销售业务的持续 增长,承接更多处方外流的市场空间。长期看,有助于培养消费者线上享有医疗健 康全流程产品及服务的心智,吸引更多用户流量。如果未来医保完全接入线上,有 能力打造“医+药”综合性业务的龙头平台,具备先发优势和规模效应,未来将能够 率先承接庞大的医疗线上化需求。

互联网医疗的出现、在线问诊的发展,在为医药电商引流的同时,创造出了一定处 方增量,带来药品在线零售规模增长。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均将业务布局拓展到医 疗健康管理全流程,问诊环节的流量可以自然转化为药品的线上销售,医药产品销 售环节积累的用户画像、产品数据则进一步赋能上游药企数字化管理,加深与下游 医药电商平台的合作。

(二)盈利能力对比:京东健康盈利能力更强,规模效应下成本边际改善。对比两大龙头B2C医药电商平台的财务数据:收入方面,京东健康收入规模高于阿 里健康,2020年以来收入差距有拉大趋势。2020年受疫情影响,药品零售和医疗健 康服务向线上加速渗透,京东健康、阿里健康2020A收入分别达到193.8亿元/155.2 亿元,YoY+78.8%/+61.7%,同比大幅提升。2021财年,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营收分别为306.8亿元/205.8亿元,YoY+58.3%/+32.6%,阿里健康收入增速减缓幅度较 大,京东健康进一步拉大与其收入规模差距。22H1,京东健康收入202.25亿元,同 比增长48.3%。

拆分收入结构看,自营业务贡献主要营收,两大平台的自营业务营收占比均已达到 85%左右。22H1京东健康的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业务(医药电商自营业务)贡献 174.82亿元收入,同比增长48.6%。商品销售收入的增长驱动力主要来自平台活跃 用户的持续增长以及用户粘性增强带来的复购率和ARPU值提升。线上平台、数字 化营销及其他服务22H1收入27.4亿元,同比增长46.2%,收入快速增长一是因为平 台广告主数量持续增加,二是因为线上平台的第三方商家销量及数量增长带来的佣 金和平台使用费增加。2021A阿里健康的医药自营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提升至87.0%, 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占比9.7%。

利润方面,京东健康归母净利实现扭亏为盈。2021年京东健康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主要受股份开支增加的影响。22H1京东健康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阿里健康2020年扭亏为盈,归母净利润为3.49亿元。2021A亏损2.66亿元,主要由 于平台业务占比下降、药品占比提升和促销活动带来了总体毛利率下降以及市场推 广费用大涨导致销售费用率显著提升。

毛利率方面,京东健康毛利率水平整体更高,盈利能力稳定。2017-2020A京东健康 毛利率保持在25%的水平,2021A及22H1毛利率由于产品组合变动及商品促销而略 有下降。22H1公司毛利率21.8%,同比下降2.4pct,主要由于产品结构变化,毛利 率较低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占比持续提升,压低整体毛利率水平。同时自营业 务占比提升也对毛利率略有影响。往后看,我们预计短期随着自营业务占比提升以 及产品品类结构变化,毛利率会略有下降。但长期来看,随着运营逐渐成熟,规模 效应进一步显现,考虑到上半年来平台对新特药的引进初见成效,未来或将成为更 多利润空间较大的新特药首发平台,毛利率有提升空间。21A阿里健康由于拥有较 高毛利率的医药电商平台业务收入占比下降,以及较低毛利率的处方药业务显著增 长,总体毛利率下滑至20.0%。

费用率看,京东健康销售费用率2018A-2020A随着公司营销及推广开支的增加有所 增长,22H1销售费用率下降至4.6%。管理费用率在2019A前由于规模效应呈现下降 趋势,2021A由于一次性计提约11亿元股权激励费用导致管理费用率上升至8.27%, 22H1管理费用率回落至4.88%。研发费用率保持稳定,22H1为2.41%。 阿里健康在营销上的投入更大,2021A阿里健康销售费用率为9.6%,主要由于公司 加大天猫医药平台及阿里健康大药房品牌建设、B2C药品投入、销售及运营职能人 员投入所致。管理费用率为1.9%,同比持平,研发费用率为3.5%。

履约能力对比看,京东健康2020A、2021A、22H1履约费用率分别为10.3%、9.8% 和9.6%,主要反映库存周转提升和规模效应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单均成本优化。阿里 健康履约费用率略高于京东健康,同样随着收入扩张以及在公司仓储、物流及客服 等方面运营效率的提升而有所下降,2021A履约费用20.97亿元,履约费用率10.0%。 随着规模效应的扩大,履约费用率将进一步优化。

综合来看,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大头部平台营收表现均保持了高速增长,京东健 康受益于自建供应链优势,1P业务率先起量,自营业务占比较大,营收规模更大; 阿里健康自营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方面,由于药品,尤其是毛利率较 低的处方药占比的提升,导致毛利率均有所下滑,京东健康22H1在净利端实现正向 盈利,阿里健康由于21财年加大投入促销活动、市场营销,净利端亏损较大。

三、投资分析

后疫情时代,疫情刺激下的一波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用户需求放缓,叠加网售处 方药政策监管趋严,市场短期有一定波动。我们认为,行业长期增长逻辑不变,B2C 医药电商的增长动力逐渐向药品转移。驱动因素看,政策推进处方外流,药品持续 流向院外零售端,供给规范化进一步加强;同时,线上购药在便利性、SKU的丰富 性等方面更具优势,药品零售的线上化是用户需求推动下的自然趋势。

竞争格局看,B2C医药电商市场格局稳固,京东健康、阿里健康两大平台具有规模 效应和长期优势,龙头地位显著。随着线上闭环医疗健康生态的成熟,以及1P业务 的持续发展,平台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处方药线上销售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 据阿里健康公司财报,2021财年,在自营业务中,处方药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05.2%。 京东健康持续强化自营业务竞争力,根据公司财报,22H1,药品(尤其是处方药) 占比提升,活跃用户数持续增长,复购率和ARPU值提升。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内容概括

2022-2027年中国医药电商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医药电商行业的相关概述

第二章 2020-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发展环境分析

2.1 经济环境
2.1.1 世界经济形势分析
2.1.2 国内宏观经济概况
2.1.3 中国对外经济分析
2.1.4 国内固定资产投资
2.1.5 国内宏观经济展望
2.2 政策环境
2.2.1 医药行业政策动态
2.2.2 医改政策影响分析
2.2.3 医药电商政策汇总
2.3 消费环境
2.3.1 居民收入水平
2.3.2 社会消费规模
2.3.3 居民消费水平
2.3.4 健康消费状况
2.4 社会环境
2.4.1 人口结构现状
2.4.2 人口老龄化现状
2.4.3 居民健康素养
2.4.4 居民网购环境
2.5 技术环境
2.5.1 互联网+技术
2.5.2 大数据技术
2.5.3 安全技术
2.5.4 数据库技术
2.5.5 电子支付技术

第三章 2020-2022年医药电商产业环境——医药零售行业发展分析

3.1 2020-2022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综述
3.1.1 行业政策背景
3.1.2 产业场景演变
3.1.3 产业结构分析
3.1.4 行业发展现状
3.1.5 行业发展规模
3.1.6 细分市场发展
3.1.7 行业竞争状况
3.1.8 企业经营情况
3.1.9 产业转型升级
3.1.10 行业发展困境
3.1.11 行业面临挑战
3.2 2020-2022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态势
3.2.1 城市客户需求更加多样
3.2.2 县域有效覆盖亟待提升
3.2.3 线上零售应用场景丰富
3.2.4 经销商合作趋于多元
3.3 2020-2022年中国医药零售连锁行业发展分析
3.3.1 连锁药店产业链条
3.3.2 连锁药店发展动力
3.3.3 连锁药店发展规模
3.3.4 连锁药店竞争格局
3.3.5 医药连锁企业发展
3.3.6 连锁药店区域布局
3.3.7 连锁药店发展困境
3.3.8 连锁药店发展对策
3.3.9 连锁药店发展趋势
3.4 2020-2022年中国医药新零售发展分析
3.4.1 医药新零售发展优势
3.4.2 医药新零售表现形式
3.4.3 医药新零售发展动力
3.4.4 医药新零售市场现状
3.4.5 医药新零售企业布局
3.4.6 医药新零售发展困境
3.4.7 医药新零售发展问题
3.4.8 医药新零售发展建议
3.4.9 医药新零售发展前景
3.5 2020-2022年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全渠道经营发展分析
3.5.1 全渠道影响因素
3.5.2 全渠道经营模式
3.5.3 全渠道经营路径
3.6 中国医药零售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3.6.1 全入口
3.6.2 全产品
3.6.3 全服务
3.6.4 全支付

第四章 2020-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发展分析

4.1 中国医药电商产业链分析
4.1.1 产业链结构
4.1.2 产业链企业
4.1.3 产业链发展建议
4.2 2020-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综述
4.2.1 医药电商发展历程
4.2.2 医药供应链管理模式
4.2.3 医药电商发展现状
4.2.4 医药电商市场规模
4.2.5 医药电商发展特点
4.2.6 医药电商药店形式
4.3 中国医药电商市场竞争格局
4.3.1 行业竞争态势
4.3.2 企业格局发展
4.3.3 区域竞争状况
4.3.4 企业竞争力评价
4.4 中国医药电商用户特征与用药行为
4.4.1 医药电商用户画像
4.4.2 医药电商用户用药行为
4.4.3 医药电商用户调研
4.5 新冠疫情下医药电商市场的发展
4.5.1 疫情下医药电商平台发展分析
4.5.2 疫情下医疗电商竞争状况分析
4.5.3 疫情下医药电商企业发展举措
4.5.4 疫情下医药电商发展的关键
4.5.5 疫情下医药电商案例分析——京东大药房
4.5.6 疫情对行业的影响总结
4.6 医药电商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4.6.1 数据共享不足
4.6.2 流量饱和与渠道不足
4.6.3 资本运作与管理短板
4.6.4 医改政策有待加强电商发展
4.6.5 “处方药外流”的局限性
4.6.6 支付限制和安全隐患
4.7 医药电商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4.7.1 发展对策建议
4.7.2 经营策略建议
4.7.3 线上线下联动
4.7.4 健康管理转型
4.7.5 其它优化策略

第五章 2020-2022年中国医药电商的商业模式分析

5.1 中国医药电商商业模式发展综述
5.1.1 医药电商模式介绍
5.1.2 医药电商资质要求
5.1.3 自营电商盈利模式
5.1.4 平台电商盈利模式
5.2 医药电商B2B模式
5.2.1 医药B2B模式基本介绍
5.2.2 医药B2B模式发展现状
5.2.3 医药B2B模式案例分析
5.2.4 医药B2B模式存在问题
5.2.5 医药B2B模式发展前景
5.3 医药电商B2C模式
5.3.1 医药B2C模式基本介绍
5.3.2 医药B2C模式优势分析
5.3.3 医药B2C模式劣势分析
5.3.4 自营型B2C模式案例
5.3.5 平台型B2C案例分析
5.3.6 自营+平台化发展趋势
5.3.7 医药B2C模式发展瓶颈
5.3.8 医药B2C模式发展趋势
5.4 医药电商O2O模式
5.4.1 医药O2O模式基本概述
5.4.2 医药O2O模式主要类型
5.4.3 医药O2O模式优势分析
5.4.4 医药O2O模式劣势分析
5.4.5 医药企业应用O2O模式
5.4.6 医药O2O市场需求分析
5.4.7 医药O2O平台运营状况
5.4.8 医药O2O模式发展瓶颈
5.4.9 医药O2O模式发展利好
5.4.10 医药O2O模式发展展望

第六章 2020-2022年医药电商产业链上游医药行业分析

6.1 中国医药行业基本特征
6.1.1 医药行业替代性
6.1.2 医药行业影响因素
6.1.3 行业创新成果分析
6.1.4 医药产业供应链结构
6.2 2020-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经济运行现状
6.2.1 产业发展现状
6.2.2 企业规模现状
6.2.3 产品产量状况
6.2.4 主营业务收入
6.2.5 盈利水平分析
6.2.6 成本费用情况
6.2.7 企业百强榜单
6.3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财务状况
6.3.1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经济规模
6.3.2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6.3.3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营运能力指标分析
6.3.4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偿债能力指标分析
6.3.5 2016-2020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财务状况综合评价
6.4 中国医药行业竞争状况剖析
6.4.1 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6.4.2 购买者议价能力
6.4.3 供应商议价能力
6.4.4 替代品的威胁
6.4.5 同业竞争者分析
6.4.6 行业竞争趋势
6.5 中国中医药产业发展分析
6.5.1 产业发展价值
6.5.2 产业规模状况
6.5.3 政策支持现状
6.5.4 服务贸易现状
6.5.5 产业发展战略
6.6 中国医药行业其他热点细分领域发展分析
6.6.1 化学制药
6.6.2 生物医药
6.6.3 创新药
6.6.4 抗体药物
6.7 中国医药行业投资潜力分析
6.7.1 投资并购动态
6.7.2 投资机会分析
6.7.3 投资壁垒分析
6.7.4 行业投资建议

第七章 2020-2022年医药电商产业链下游医药电商物流行业分析

7.1 2020-2022年医药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7.1.1 市场参与主体
7.1.2 行业发展现状
7.1.3 市场竞争格局
7.1.4 行业发展特点
7.1.5 行业标准建设
7.1.6 行业存在问题
7.1.7 未来发展趋势
7.2 2020-2022年电商物流行业发展分析
7.2.1 行业发展现状
7.2.2 行业营收规模
7.2.3 行业发展特征
7.2.4 行业融资情况
7.2.5 行业发展困境
7.2.6 行业发展建议
7.2.7 行业发展趋势
7.3 2020-2022年医药电商物流发展分析
7.3.1 行业发展概况
7.3.2 市场竞争格局
7.3.3 行业项目动态
7.3.4 行业痛点分析
7.3.5 行业发展趋势
7.4 医药电商物流模式分析
7.4.1 自建物流模式
7.4.2 外包物流模式
7.4.3 物流模式选择建议
7.5 医药电商物流行业相关政策解读
7.5.1 我国药品流通相关政策
7.5.2 电商物流协同发展意见
7.5.3 药品冷链物流运作规范
7.5.4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
7.5.5 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方案
7.5.6 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

第八章 2019-2021年中国医药电商重点企业分析

8.1 1药网(111, Inc.)
8.1.1 企业发展概况
8.1.2 供应链布局
8.1.3 2019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1.4 2020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1.5 2021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2 阿里健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8.2.1 企业发展概况
8.2.2 企业盈利模式
8.2.3 2019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2.4 2020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2.5 2021财年企业经营状况分析
8.3 云南鸿翔一心堂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3.1 企业发展概况
8.3.2 门店经营情况
8.3.3 经营效益分析
8.3.4 业务经营分析
8.3.5 财务状况分析
8.3.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3.7 公司发展战略
8.3.8 未来前景展望
8.4 仁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4.1 企业发展概况
8.4.2 经营效益分析
8.4.3 业务经营分析
8.4.4 财务状况分析
8.4.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4.6 未来前景展望
8.5 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8.5.1 企业发展概况
8.5.2 企业发展模式
8.5.3 企业区域布局
8.5.4 经营效益分析
8.5.5 业务经营分析
8.5.6 财务状况分析
8.5.7 核心竞争力分析
8.5.8 公司发展战略
8.5.9 未来前景展望
8.6 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8.6.1 企业发展概况
8.6.2 经营效益分析
8.6.3 业务经营分析
8.6.4 财务状况分析
8.6.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6.6 公司发展战略
8.6.7 未来前景展望
8.7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7.1 企业发展概况
8.7.2 企业主要业务
8.7.3 经营效益分析
8.7.4 业务经营分析
8.7.5 财务状况分析
8.7.6 核心竞争力分析
8.7.7 公司发展战略
8.7.8 未来前景展望
8.8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8.1 企业发展概况
8.8.2 经营效益分析
8.8.3 业务经营分析
8.8.4 财务状况分析
8.8.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8.6 公司发展战略
8.8.7 未来前景展望
8.9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9.1 企业发展概况
8.9.2 经营效益分析
8.9.3 业务经营分析
8.9.4 财务状况分析
8.9.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9.6 未来前景展望
8.10 广东太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8.10.1 企业发展概况
8.10.2 经营效益分析
8.10.3 业务经营分析
8.10.4 财务状况分析
8.10.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0.6 公司发展战略
8.10.7 未来前景展望
8.11 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8.11.1 企业发展概况
8.11.2 经营效益分析
8.11.3 业务经营分析
8.11.4 财务状况分析
8.11.5 核心竞争力分析
8.11.6 公司发展战略
8.11.7 未来前景展望

第九章 中国医药电商行业投资机遇及壁垒分析

9.1 医药电商投资机遇
9.1.1 消费机遇分析
9.1.2 医改机遇分析
9.1.3 行业政策机遇
9.1.4 其他利好因素
9.1.5 疫情带来的机遇
9.2 医药电商平台投资基金设立分析
9.2.1 投资基金建立案例
9.2.2 投资基金设立意义
9.2.3 投资基金发展启示
9.2.4 投资基金设立路径
9.3 医药电商投融资综况
9.3.1 长期投资逻辑
9.3.2 行业融资规模
9.3.3 行业融资轮次
9.3.4 融资区域分布
9.3.5 主题基金运行
9.3.6 相关概念股市值
9.4 医药电商投资壁垒
9.4.1 产品种类壁垒
9.4.2 行业瓶颈壁垒
9.4.3 政策监管壁垒

第十章 中国医药电商行业项目投资建设案例深度解析

10.1 医药连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10.1.1 项目投资内容
10.1.2 项目投资规划
10.1.3 项目投资必要性
10.1.4 项目投资可行性
10.1.5 项目投资估算
10.1.6 项目环境影响
10.2 大健康产业线上平台建设项目
10.2.1 项目投资概况
10.2.2 项目投资必要性
10.2.3 项目投资可行性
10.2.4 项目投资概算
10.2.5 项目实施计划
10.3 线上运营平台投资项目
10.3.1 项目投资概况
10.3.2 项目投资必要性
10.3.3 项目投资概算
10.3.4 项目建设周期
10.3.5 项目投资效益
10.3.6 项目其他情况

第十一章 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11.1 中国医药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预测
11.1.1 医药工程发展机遇
11.1.2 医药创新市场前景
11.1.3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1.2 中国医药电商发展趋势分析
11.2.1 医药零售新增量
11.2.2 处方药外流促进
11.2.3 医保支付接入
11.2.4 慢病全周期管理
11.3 中国医药电商发展前景展望
11.3.1 互联网+医疗前景
11.3.2 医药电商发展方向
11.3.3 医药电商模式转变
11.3.4 医药电商未来前景
11.4 2022-2027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预测分析
11.4.1 2022-2027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11.4.2 2022-2027年中国医药电商行业交易规模预测
附录
附录一: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附录二: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
附录三: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
附录四: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图表目录

图表1 医药电商的分类
图表2 医药电商的作用
图表3 医药电商与传统电商的区别
图表4 2015-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图表5 2015-201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
图表6 2019年三次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重
图表7 2019年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速度
图表8 2019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与运营能力
图表9 2017-2019年医药电商主要法律政策汇总
图表10 2020年国内医药电商相关政策
图表11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12 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数与中位数
图表13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月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14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15 2019-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速度
图表16 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
图表17 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结构
图表18 2020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图表19 2014-2019年中国总人口数
图表20 2019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
图表21 2015-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图表22 2014-2019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及其占全国总人口比重
图表23 2014-2019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统计
图表24 2013-2020年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
图表25 2013-2020年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
图表26 1999-2018年美国网上药店的发展历程
图表27 2001-2019年CVS线上线下业务营收规模
图表28 美国的药品管理市场化程度高

https://www.haizuanshi.com

上一篇:股票怎么操作(股票操作技巧简单分析)

下一篇:股指期货交易手续费标准(股指期货板块)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